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5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按1:5比例混配,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共毒系数达233,增效极明显.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40g/667m~2、60g/667m~2、80 g/667m~2在水稻稻瘟病发病初期施药,可同时防治稻曲病,效果均显著,且大大降低施药工本;在水稻破口时用药,防治效果好于常规使用的井冈霉素、三环唑;且随用药量的增加其防治效果上升,但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40~60 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62.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WP和12.5%暗罗.丁子香酚WP 4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经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其他参试植物源杀菌剂25%暗罗素WP、40%乙蒜素EC、0.3%丁子香酚SL400倍液以及化学药剂50%速克灵1500倍液的防效差异均极显著,同时对草莓生长安全,是替代灰霉病菌已产生抗性的化学药剂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63.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多品种水稻普遍发生"小穗头"症状.经室内检测,发现"小穗头"谷粒中含有大量的线虫,而健康稻穗的谷粒中不含线虫.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小穗头"中含有的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小穗头"症状是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巴丹、恶线清(16%咪鲜·杀螟)等杀干尖线虫药剂在水稻播种前浸种48~60 h,可有效防治水稻"小穗头"症状发生,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4.
无公害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保生产出早熟、优质、安全的草莓鲜果,提高草莓的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的草莓鲜果,本文规定了无公害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适用于国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草莓设施栽培,也可供其他草莓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65.
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2年间采集灰霉病菌122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其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_(50)),以确定菌株的抗药性表型,通过对药剂靶标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 B、sdh C和sdh D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总抗性菌株占42.60%,不同取样点间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根据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EC_(50)的比值(RF)把菌株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菌株(RF2,S)、敏感性下降菌株(2≤RF3,RS)、低抗菌株(3≤RF10,LR)、中抗菌株(10≤RF100,MR)和高抗菌株(RF≥100,HR),其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4 8 mg/L、0.131 7 mg/L、0.326 1 mg/L、1.255 5 mg/L和11.170 7 mg/L。对9株敏感菌株和所有抗性菌株抗性靶标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在所测定的敏感菌株的3个亚基(sdh B、sdh C和sdh D)均未发现氨基酸取代,与敏感菌株相比,所有抗性菌株的sdh B基因在第272位密码子发现有2种类型的突变,即H272R和H272Y突变,sdh C和sdh D基因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6.
以江苏丘陵地区大棚草莓为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为不施化肥对照(CK)、常规量施化肥处理(F100)、化肥减施50%处理(F50)、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硅钙镁土壤调理剂处理(F50S1),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骨粉处理(F50S2)。试验结果表明,与F100处理相比,不施化肥对照(CK)和F50处理草莓单株叶片数和头茬果单果质量显著减少(P<0.05),幼苗期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显著降低(P<0.05)。与F100处理相比,F50S1处理草莓幼苗期土壤pH值显著提高,缓解了土壤酸化对草莓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株高和叶面积、现蕾率显著提高(P<0.05)。F50S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和头茬果单果质量与F10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二茬果二级果果实硬度比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27.03%(P<0.05), F50S2处理能够显著延长草莓果实的货架期。综上所述,在过量施肥土壤中应适量减施化肥同时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维持土壤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67.
以句容市为中心的苏南地区草莓生产,经20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选择,逐步形成了以大棚种植和鲜果应市为主的生产格局。研究形成了以明宝、丰香为主栽品种,应用脱毒苗,专用苗床假植培育壮苗,9月初提早定植,重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加强温度管理,赤霉素调节生长,病害立足预防,虫害立足早治等综合配套技术规范。研究还明确了避雨育苗、合理轮作等技术及枥木少女、章姬、益香等品种的优质高产效果,并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6%杀螟丹水剂对水稻翘穗头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室内检测结果表明,应用6%杀螟丹水剂2000倍液浸种48h,对水稻种子中含有的线虫杀灭效果超过9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杀螟丹水剂对由水稻干尖线虫引起的水稻翘穗头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共设15个处理。微生物生防制剂(BCA)包括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木霉菌Trichoderma(Tr),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半量枯草芽胞杆菌+木霉菌(1/2BT),以及无菌剂对照(CK);有机物料用量(米糠+豆粕粉,RB)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添加,1/2RB(15 g/m2米糠+60 g/m2豆粕粉)和RB(30 g/m2米糠+120 g/m2豆粕粉)。移栽55 d后将各处理组分均匀撒施至根周,随后覆盖地膜并滴灌保湿。结果表明,木霉菌和EM菌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发病率,有机物添加量一致时,微生物生防制剂的防效规律为EM > Tr > Bs > 1/2BT。木霉菌和EM菌单剂在发病较轻的试验地1中防效为60.00%~68.00%,发病严重的试验地2中防效为16.39%~29.01%。各处理中EM+RB防效最高,最高可达90.00%。添加全量米糠和豆粕粉能够显著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效。生防制剂添加有机物料的防效规律为BCA+RB > BCA+1/2RB > BCA,Tr+RB防效比Tr单剂施用提高0.17~1.1倍,EM+RB防效比EM单剂提高0.32~1.84倍。同时土壤微生物的数目随有机物料的增加而增加,1/2RB和RB可使数目分别增长0.43~8.86倍和0.93~32.72倍。以上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施用木霉菌或EM菌能够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添加足量的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0.
江苏省水稻种子处理剂利用现状与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使用种子处理剂的历史较悠久,古代就有温汤泡种和药剂浸种。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浸种、拌种技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种传苗期病害,保护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种子处理技术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在过去的20年里,种子处理药剂特别是种衣剂发展经历了研究、推广和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大量的调查和试验表明:经过药剂浸种、拌种或包衣处理过的稻种,既能防止或减少种子和土壤传染病菌引起的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及其他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提高了产量,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阶段人们一直采用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来消灭种传病害,并使种子和幼苗免遭土传病害和害虫的危害。截止到2004年,全国已累计推广应用水稻种子处理面积约2000多万hm^2,尤其是近两年来,全国年推广应用面积均在20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