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4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9年10月-2010年7月,对南京栖霞区、江宁区和浦口区苗圃地的40种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出短体属和半轮属线虫3个种,分别是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伤残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和紧鞘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trictathecatus).其中,紧鞘半轮线虫为江苏省新记录种.在40种寄主植物中,卫矛(Euonymus alatus (8a) 和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8a))为咖啡短体线虫的新寄主,红果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8a))和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8a) 为伤残短体线虫的新寄主,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 (8a))为紧鞘半轮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2.
从5种不同松树上分离到拟松材线虫24个虫株,并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其雌成虫的12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测计,并以这些形态指标值作为形态学变异研究的依据。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的平均体长约为954.41μm,最长的能达1 312.50μm,最短为527.80μm;24个不同虫株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同一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的虫株间各不相同,这反映了拟松材线虫形态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但雌成虫的生殖系统指标(V’、V)和消化系统口针长度变异度较小,可以作为拟松材线虫的重要鉴定特征。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体长的均值大小依次为黑松、华山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借助于SPSS 13.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绝大部分的形态指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也就说寄主树种因素对拟松材线虫形态的分化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首次研究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确定了在南京地区的病原主要为南京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n,同时伴有竹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危害.对南京裂爪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建立特定年龄生命表.该螨在南京地区3月上旬出蜇,11月上旬以卵和雌成螨越冬.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不同温度对南京裂爪螨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32 ℃是南京裂爪螨生长的适温区.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茵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茵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高温,0.11MPa压力处理15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自然pH条件下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图5表3参18  相似文献   
105.
以湿地松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诱导湿地松丛生芽的形成,诱导率可达100%.研究激素水平、基本培养基、继代周期、蔗糖浓度对湿地松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6-BA为1mg/L,NAA为0.03 mg/L时,最高增殖率可达85.71%,最高增值倍数为4.11;在5种基本培养基DCR,WPM,1/2 MS,1/2 GD,P6中,DCR比较适合丛生芽的增殖和生长;当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4%时,能够形成健壮的丛生芽;每隔20天继代1次,既能保持外植体的幼嫩状态,也能提高丛生芽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6.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I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 ,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 -I,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 -I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 0 7nm。在 36 5nm和 2 5 4nm波长下LA -I无吸收。FAB- MS和HRFAB- 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 16 2和C6 H1 0 O5;氢谱中的 2个信号 (δ1 2 6 ,δ4 2 2 )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 3个碳信号 (δ181 0 9,δ6 6 99,δ2 1 6 9) ,证明存在—COOH ,—CH ,—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 -I为COOHCH(CH3)OCH(CH3)COOH(α ,α′ -二丙酸醚 ) ,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 = 98.60 13.54x1-9.33x2-3.62x3 0.07x4 0.07x5-11.97x6 3.26x7 (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树木抗病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树木受病原物侵染前后体内生化物质及其变化状况和诱发产生的多种生理生化代谢差异在寄主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关于树木抗病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上,有关抗病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基因定位等研究是今后深入探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9.
研究比较了松针褐斑病菌 (Lecanostictaacicola)两个致病毒素LA Ⅰ和LA Ⅱ的热稳定性、寄主专化性和最低有效浓度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LA Ⅰ和LA Ⅱ均具热稳定性 ,经沸水水浴加热 15min仍具活性。LA Ⅰ和LA Ⅱ不仅能伤害易感寄主植物湿地松、火炬松 ,对云南松、华山松、紫茎泽兰等也有伤害作用 ,说明LA Ⅰ和LA Ⅱ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LA Ⅰ和LA Ⅱ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生测 ,显示LA Ⅰ对湿地松幼苗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10 0 μg·mL- 1 ,LA Ⅱ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5 0 0 μg·mL- 1 ,LA Ⅰ活性较LA Ⅱ的活性高 4~ 5倍。LA Ⅰ和LA Ⅱ混合液生测表明 ,2个活性物质对寄主植物的伤害作用没有明显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对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美国密西西比州长叶松菌株,明尼苏达洲欧洲赤松菌株和中国黑松菌株、福建湿地松菌株的孢子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作了比较,认为欧洲赤松菌株为一种生态型,其他3菌株属另一种生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