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52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水稻缺铁黄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该条件下水稻对缺铁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可为耐缺铁性水稻基因型的筛选和分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以六个水稻基因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管理。在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随机采样,测定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分蘖数、生物量、产量以及铁含量,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水稻在全生育期对缺铁胁迫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结果】水稻在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对缺铁的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在幼苗期水稻基因型 T-04 和 T-05 的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T-201 在幼苗期叶片活性铁、地上部铁的分配,分蘖期叶片铁含量和地上部干物质均较高;在分蘖期 T-04 铁的转移能力最小,但是 T-04 的分蘖数较高;在成熟期 T-04 的有效分蘖与其他基因型差异不显著,T-04 的产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其籽粒铁的收获指数低于其他基因型水稻。聚类分析显示耐缺铁水稻基因型 T-43 的各指标高于其他基因型。 【结论】在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叶片铁的有效利用和自身铁的转移保证了水稻的生长和较高有效穗数,根据全生育期水稻铁营养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型差异初步确定 T-43 耐缺铁能力较强,T-04 为对缺铁敏感的水稻基因型。  相似文献   
82.
生物有机肥对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通过对棉花不同品种施用15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和病情级别、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病效果达到20%~79%;同时能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提高棉花产量4.9%~21.4%。在棉花盛花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新陆早8号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7.4%、35.6%、5.5%;而新陆早12号分别增加20.4%、45.5%、2.6%。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和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新疆有较好的防治棉花黄萎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3.
干旱区滴灌春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方法]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氮磷钾三因素大田试验(施纯N0、210、300、390 kg/hm2,P2O5 0、60、120 kg/hm2,K2O 0、45、90 kg/hm2),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结果]最高产量为7 529 kg/hm2,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6.63;、17.05;、58.62;.此产量下春小麦地上部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307、60和350 kg/hm2.滴灌春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吸收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氮磷钾吸收出现高峰期为出苗后26 ~57 d,即拔节期到抽穗期,这段时期N、P、K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分别为66;~79;、62; ~ 69;、66;~70;.[结论]滴灌施肥显著增加作物的养分吸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N、P、K养分吸收量增加,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速率增大,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提前,快速吸收持续时间延长.氮肥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最早,钾肥次之,磷肥最晚.  相似文献   
84.
<正>1.集雨节水技术集雨节水主要通过建立地面拦、截、引、蓄系统,将地表径流集留于集水池中,待作物需水时使用,从而实现节水目标。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旱作及果茶生产,一般每667平方米集水容积10立方米左右即可满足作物季节性补灌需要。集水池建设步骤及方法如下:①集水池位置选择。选择在雨水汇流,土层深  相似文献   
85.
<正>4.聚垄分厢套作技术对旱耕地实行聚垄分厢套作能有效地遏制土壤逐年下移,土层变浅变薄,无法耕种,以至抛荒的结果。本技术适合于0度~20度的坡耕旱地,操作步骤如下。①确定垄厢形式。在坡度15度以上时,多采取垄沟相间形式,其中垄宽40厘米~60厘米,沟宽为30厘米左右,沟深为20厘米;坡度15度以下可采用垄沟相间形式或沟厢形式,后  相似文献   
86.
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花生、大豆、鹰嘴豆、洋葱、萝卜、线辣椒与棉花间作,分析间作对棉花品质的影响;与单作相比,棉花与洋葱间作能显著地提高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且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棉花与线辣椒、鹰嘴豆、花生间作,纤维麦克隆值显著地高于单作,但均处于同一分级范围之内;间作体系对棉花纤维的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反射率、纺纱均匀性指数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玉米减肥增效的效果,并明确最佳替代率,在等养分条件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率分别为8%、16%、24%(分别记作8%OF,16%OF和24%OF)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替代率...  相似文献   
88.
不同地理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新疆北疆采用包含正交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多点肥料试验,建立了不同地理尺度下的综合施肥模型和肥料效应函数方程,通过校验试验对综合施肥模型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施肥推荐施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在2000-2002年间进行,每年试验点数为31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趋势系数可以建立包括地点变量的综合肥料效应方程,回归方程各参数有明确的肥料学意义。不同地理尺度下建立的综合施肥模型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施肥推荐。和传统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相比,综合施肥模型的氮素推荐量与土壤碱解氮或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方程可以根据土壤供氮能力调节施氮量,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综合施肥模型磷肥推荐量显著低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推荐量,其推荐质量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小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推荐量比大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精确度更高,但两种施肥模型都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相似文献   
89.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3种土壤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肥3年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组分含量、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均较不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土壤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和活性有机质组分(活性有机质、 中活性有机质、 高活性有机质)增加,活性有机质在3年后的增加幅度高于有机质总量,说明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高等、 中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3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大;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在施用生物有机肥4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高。高、 中、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棉花产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20、 20、 40 g/kg时最大,较不施肥增加了54.05%、 37.15%、 104.08%。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壤的本底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越好,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存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