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7篇
基础科学   15篇
  19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寒冷高原黄土丘陵浅山区退耕还林模式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寒冷高原的特点,在对青海省大通县浅山退耕还林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与绿色生态产业建设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土地合理利用相结合,退耕还林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并依此为出发点,对浅山退耕还林区林种、树草种、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优化配置,提出了适合寒冷高原黄土丘陵浅山区的退耕还林模式及综合造林技术,为该地区及其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生态工程实施下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为该区今后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已有的生态服务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了2001—2018年科尔沁沙地固碳量、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 ①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生态工程实施期间,林地、耕地面积分别增加8 448 km2,3 280 km2,草地面积减少12 639 km2; ②科尔沁沙地固碳量稳步增长,林地和耕地的固碳量均增加,草地的固碳量减小,但草地固碳量依然最高; ③科尔沁沙地水源涵养量呈先增加后略微减少的趋势,所有土地类型中林地水源涵养量持续升高; ④科尔沁沙地水土保持量持续上升,约增加1.38×107 t,林地水土保持量增加最显著。受地势的影响,区域水土保持总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结论] 科尔沁沙地生态工程建设效果良好,创造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具有清晰空间结构的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阐明沙地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特征,为重要固沙乔木樟子松天然更新和扩张方向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散生单木为研究对象,利用VonMises分布和韦伯分布构建具有清晰空间结构的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分布模型。基于10株散生樟子松母树及其1374株更新幼苗观测数据,采用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随机模拟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分布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更新幼苗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分布在方位角(正北为0°,顺时针旋转)为0°~127°和216°~360°2个区间中,更新幼苗与母树的距离集中在0.37~10.95m,树龄较高的幼苗主要分布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由更新幼苗数量模型、方向分布模型和距离分布模型构成,基于模型发现,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的平均扩散方向为北偏东16°,平均扩散距离为5.37m;应用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模型模拟地径为70cm的樟子松母树更新幼苗群体空间格局,生成的樟子松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共97株,模拟的更新幼苗空间分布与观测一致。【结论】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在扩散距离上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分布具有方向性,绝大部分幼苗分布在母树北面。樟子松幼苗存活要求较低的太阳辐射微环境,没有遮荫的环境不利于天然更新。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可清晰描述单株樟子松周围更新幼苗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4.
筛选高效价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剂是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的关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种钝化剂(石灰+沸石、凹凸棒土、硅-钙钝化剂、硅-钙-铝钝化剂、硅-钙-镁钝化剂)在不同添加量的情况下对稻田土壤镉(Cd)的钝化效果以及对水稻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钝化剂均能提高土壤pH,其中石灰+沸石处理对土壤pH影响最大。硅-钙钝化剂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最低,最大降幅为15.9%。当硅-钙钝化剂、凹土、石灰+沸石3种钝化剂的添加量为4 500 kg/hm2时,所有处理糙米样品镉含量均达到GB 2762—2017安全标准,可安全食用。硅-钙钝化剂对该镉污染水田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促进作物生长,可作为镉污染水田的安全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5.
燕麦是一种优质的粮饲兼用作物,是山西主要种植的杂粮作物之一。为此,针对燕麦播种过程中无专用的燕麦排种器,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种子破损、重播或漏播的现象,造成播种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型孔式燕麦穴播排种器,并以播种机作业速度、型孔轮转速、型孔直径大小为因素,以穴粒数合格率和穴距合格率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分别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最优参数组合为播种作业速度0.8m/s,型孔轮转速43.78r/min,型孔孔径9.91mm。对最优参数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穴粒数合格率为84.23%,穴距数合格率为65.62%,穴粒数合格率的误差率为1.6%,穴距合格率的误差率为3.7%,实际结果与优化结果差异较小,优化结果准确可信。研究可为燕麦专用排种器的设计和燕麦专用播种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流课程,《农业机械学》课程团队以校院合署改革为契机,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反哺教学、地域特色教学的手段,开展《农业机械学》实践教学改革,以提升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7.
美国森林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尽综述了美国森林在涵养水源、改良水质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作用和贡献,集中分析了国有林在水供给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及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8.
全球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进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产生的背景、过程和最新履约进展,对全球、区域和国家3个层面的履约成就进行了评述,特别对中国的履约进程和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59.
21世纪荒漠化研究与治理方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立足于全球和我国芒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从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和未来趋势及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治理的战略定位和决择;根据荒漠楷土地发生类型,采用专项研究与技术集成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研究并重的科研方式,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十五”防沙治沙工程的基本思路,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分别在干旱的沙漠边缘及绿洲区、半干旱-半湿润的沙地及农牧交错区和青同原高寒风沙区分别凤立13个芒漠化防治与可  相似文献   
60.
文章旨在更准确地检测隐性乳房炎,为评价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变化提供参考。试验分别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BTB)法对35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同时比较了2种测定方法下乳pH、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成分及血液常规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检出阳性率(40%)高于BTB法(3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CMT法的吻合率(35.71%)低于BTB法(41.67%)。2种检测方法呈阳性的乳pH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TB检测法呈阳性乳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阴性乳,而CMT法检测呈阳性的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对数值比阴性乳高13.6%;BTB法检测呈阳性的SAA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2组阳性与阴性组间奶牛血细胞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比BTB法灵敏,但BTB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