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麦品种水源11是我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和抗病种质资源.李剑雁等[1]运用单体分析将其对CYR21、CYR23的抗条锈基因分别定位于3D及5D;刘孝坤[2]研究认为其成株期对CYR25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杨华安等[3]通过基因推导法推测其至少含有两对抗条锈基因.  相似文献   
12.
对德宏州冬季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马铃薯生产是云南德宏州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产品有上市早、价格高等特点。文章从当地马铃薯生产现状、种植优势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地生产中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对当地冬季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源头上控制对大气中PM2.5贡献率较高的氨排放,对降低大气污染物PM2.5含量、以及减少雾霾污染起着很重要作用。在农业源氨排放中,由农业活动(主要是施肥)导致的氨排放占整个农业源氨排放的40%。因此,总结农田氨排放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农田氨排放的主要因素,描述农田氨排放的规律,对国家制定氨减排措施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农田氨排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影响农田系统氨排放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温度、降水、风速和光照强度)、土壤因素(土壤类型、理化特性、含水量等)、施肥因素(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及灌溉和施肥时期)、和农作物(种类,生长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风速、土壤pH、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肥料类型、施肥量、施肥及灌溉的方式。其中温度、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施肥量与农田氨挥发量呈正相关关系;风速与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氨挥发呈正比关系;土壤粘粒含量与氨挥发呈负相关。上述的研究都是基于合理施肥,增加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排放导致的氮损失为目的的,而以减少环境污染物、保持空气质量为目的氨减排措施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农田氨排放污染系数的确定,建立农业氨排放清单模型的研究,可为环境相关部门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农业生产健康良性发展和环境保护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3个通过基因枪转化GUS基因获得的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体,进行GUS基因的表达活性检测、插入片段DNA的PCR电泳检测和Southern杂交验证;同时用17个国内鉴别寄主和37个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对这3个突变菌株进行了毒性谱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外源GUS基因可稳定遗传;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引起了菌株毒性谱的改变。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与条锈菌的毒性基因相关。研究还表明插入突变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克隆小麦条锈菌毒性基因和探明毒性基因的作用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抱窝"栽培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滇东北乌蒙山腹地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效率和种薯产量,采用大田研究的方法,并对传统的"抱窝"栽培技术的田间作业进行简化,分析了马铃薯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在用工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相比,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可节约种薯成本7 470元/hm2,马铃薯繁殖系数是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的2.44倍。简化"抱窝"栽培技术是适宜于滇东北的一种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和栽培技术为降低西南地区晚疫病防控压力以及种薯繁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云南省大春马铃薯主产区昭通、曲靖、昆明的10个县市和冬小春马铃薯的3个主产县为样本,对2013年农户马铃薯的生产及饲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32%,冬小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5%。基于调查结果推测,云南省马铃薯饲用的平均比例为26.7%,总量为320万t,占全省饲料总量的8.5%。发现在大春作区,马铃薯饲用比例较大,其中,饲用比例在30%以上的区域,主要在昭通市;饲用比例在10%至30%之间的区域,主要为曲靖、昆明的县市;饲用比例在10%以下的区域,主要是冬小春作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研究了影响油茶软腐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光照、pH值和培养基等因素,并介绍了油茶软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今后控制油茶软腐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用带有β-葡糖醛酸酶(GUS)报告基因的质粒pGUS6L20转化小麦条锈菌,建立了优化的转化体系;在转化当代的条锈菌中得到了GUS基因瞬时表达的菌株;连续继代转接培养后,在转化后第1代(T1)和第2代(T2)条锈菌中检测到了GUS基因稳定表达的菌株;利用GUS报告基因和毒性标记相结合的方法,经过3代筛选鉴定,在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尤皮Ⅱ号和抗引655上,各获得1个稳定的毒性突变体,经PCR及PCR-southern blot证实外源片段已整合到毒性突变菌株的基因组中。该研究表明基因枪转化法是获得条锈菌毒性突变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病毒和类病毒在马铃薯试管苗不同部位的积累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DAS-ELISA两种方法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d)、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 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基部和顶端继代培养5代(继5代)后的含量。结果表明:PSTVd,PLRV和PVS在马铃薯试管苗常规组织培养过程中是逐代传递的,其在马铃薯试管苗顶端和基部的积累规律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分别供试的7个品系中,存在PSTVd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各3个品系,存在PLRV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4个和2个品系,存在PVS顶端积累和基部积累效应的分别为3个和2个品系,其中PSTVd的顶端积累效应最强为基部的4倍;同一马铃薯品系的顶端和基部对不同病毒和类病毒的积累趋势相对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定量检测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促进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3的推广应用.[方法]应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进行云-103的氮钾肥用量、密度的研究.[结果]影响云薯103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氮肥用量,次要因素是钾肥用量.[结论]云薯103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密度57420株/hm2,尿素30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