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浙糯玉16(审定编号浙审玉2018006)是东阳玉米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2018年在浙江省鲜食玉米品鉴大会上被评为“食味品质金奖”,在高产创建中以每667 m2产量1 276 kg,创造了浙江省秋季糯玉米高产纪录。介绍浙糯玉16的产量表现、形态特征和品质,并提出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植保器械对甜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及热力烟雾机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热力烟雾机的施药效率分别是电动喷雾器的32.5倍和5.8倍。在相同药剂配方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后14 d对玉米螟的校正防效达到90%左右,收获期果穗相对防效超过75%,热力烟雾机防效均低于60%;电动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施药对乳熟期小斑病的防效达到56.6%和58.7%,对南方锈病的防效达到71.4%和61.2%,均显著高于热力烟雾机;测产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的增产效果最好,达10.9%。植保无人机可用于甜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效率和防治效果均优于人工喷雾器喷洒,热力烟雾机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王桂跃  赵福成  谭禾平  包斐  卢德生 《园艺学报》2016,43(Z2):2771-2772
‘浙甜11’是以自交系‘PE106-11’为母本、‘sw301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穗长20.1 ~ 21.5 cm,穗粗4.6 ~ 5.0 cm,单穗鲜质量280 ~ 320 g,籽粒黄白,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佳,鲜穗产量11 583 ~ 15 537 kg ? 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间套作与单独清种条件下不同熟期的鲜食甜玉米和鲜食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超甜135和金银蜜脆均在间、套作模式下发挥了边行效应,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提高了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3个鲜食大豆品种H0507、浙鲜豆4号、H0427间作产量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套作比清种对照减产50%以上;套作条件下H0507和浙鲜豆4号的株高比清种对照高,达显著水平;3个鲜食大豆品种间作和套作小区出籽率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以及合理套作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浙江田间转cry1C基因水稻T1c\|19和转cry2A基因水稻T2A\|1对靶标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及对主要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明恢63相比,这两种转Bt基因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都具有极强的抗性,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减少98%以上,二化螟枯心/白穗率减少87%以上;而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以及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鲜食玉米品种和1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和6行大豆间作4行玉米表现最好,甜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达113~115,糯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为101~102,能够比单作种植获得更好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这2种作物适合在浙中地区间作种植时选用。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水分胁迫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华珍(Huazhen)和粤甜16(Yuetian 16)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土壤水分胁迫(相对含水量为60%,75%,90%,分别代表水分亏缺,正常和过量)对超甜玉米灌浆的生理生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水分正常时相比,水分亏缺(干旱)时华珍和粤甜16的鲜百粒重最大值分别下降11.63%和20.46%,可溶性总糖分别下降9.91%和12.56%;水分过量(涝)时华珍和粤甜16鲜百粒重最大值分别下降9.63%和21.95%,可溶性总糖分别下降9.37%和13.64%。干旱加快甜玉米灌浆,缩短生育期,在开始灌浆时粒重和糖分积累量增加,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升高,灌浆进程中后期籽粒粒重、糖分含量、SPS和SS活性均降低。水分过量时籽粒鲜百粒重下降,皮渣率升高,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降低,糖分累积量减少。水分逆境影响甜玉米灌浆进程,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在生产中应加强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糯玉米浙糯玉14在不同密度下产量有显著性差异,667 m2密度为 4 000 株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对穗位、茎粗、功能叶 SPAD 值、单穗重和秃尖有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密度下SPAD值、茎粗、穗位对单穗重呈正向作用;SPAD值、株高、茎粗对秃尖长呈负向作用。通径分析对单穗重直接作用大小为 SPAD值>茎粗>穗位,对秃尖长的直接作用大小为SPAD值>株高>茎粗。  相似文献   
19.
利用40对SSR引物对5个甜玉米品种和5个糯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整理为品种SSR指纹库,并初步评价各品种及亲本的纯合度,筛选出2组适合这10个品种种子纯度检测的SSR特异引物,为品种遗传分析,纯度检测,真伪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