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9篇
  1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试验旨在研究朗德鹅填饲形成肥肝及恢复后其体重、肝脏重、腹脂重、常规营养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阐明鹅肥肝的恢复或保护机制提供依据。将18只70日龄朗德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组1为对照组,用玉米饲料进行常规饲喂;组2为填饲组,填饲玉米饲料19 d;组3为填饲19 d后再用玉米饲料常规饲养20 d进行肝脏恢复。结果显示,与组2相比,组3鹅体重、肝脏重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腹脂重下降不显著(P>0.05);与组2相比,组3肝脏水分、灰分和粗蛋白质均显著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与组1相比,除水分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组2相比,组3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与组2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与组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组2相比,组3肝脏中脂肪酸脱氢酶(FADS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和细胞色素P450 2C45(CYP2C45)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与组1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不同层面揭示了鹅肥肝的可逆性,为深入研究鹅肥肝的恢复或保护机制,促进动物脂肪肝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水产学报》2014,38(9):1360-1374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属种间在尾舌骨、前颌骨、围眶骨、中筛骨、蝶耳骨、腭骨上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属间、种间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93.
于2007年对小五台山西台北坡按植被带垂直划分进行分带采集,结合近几年的鉴定记录,有明确海拔和生境记录的蜘蛛共172种.以此之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山带组的蜘蛛种类最多,丰富度最大,而中、高山带组种类少;单带分布的种类数量明显大于跨两带和跨三带分布的种类.  相似文献   
94.
豫西地区紫薇品种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调查基础上,根据花色、花型、枝条特征,对紫薇的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共有紫薇品种29个:其中银薇品种群3个品种、红薇品种群15个品种、堇薇品种群8个品种、洒金品种群3个品种;发现新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95.
刘龙  王胜  屈哲  杨晨  张润锴  余永昌 《大豆科学》2019,38(2):291-297
小区大豆播种机田间作业时不同品种大豆需要人工换种,为解决换种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转盘式小区大豆播种机自动供种装置。整个供种装置采用转盘式的圆形种盘与种杯组合的方式,使用PLC控制工作过程,完成小区大豆播种机播种过程中的自动换种。该自动供种装置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其中机械部分由种杯、种盘、底座、安装支架等组成。试验对种杯进行了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对电控部分进行了硬件选型及参数确定,并设计直流步进电机的控制软件。通过该自动供种装置进行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种杯的偏移量合格率最大为99.6%,种子无破碎供种合格率最大为99.836%,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符合小区播种机上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6.
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主导方向.阐述了衡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最后介绍了衡阳市重点生态种养典型模式——稻田养虾.  相似文献   
97.
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根系与土壤水分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秋季对其根系分布特征及土壤水分采用四分之一圆法分层采样分析,研究了柠条锦鸡儿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柠条锦鸡儿根系呈浅层化分布,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根系分布与同空间内土壤水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在垂直、水平方向,各实验地柠条锦鸡儿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均呈显著相关,构建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经验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说明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旨在为干旱区人工柠条林的栽植管理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沙棘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砒砂岩区典型造林树种沙棘为研究对象,采用SF60茎流计于2016年8月9—15日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蒸腾速率进行监测,并同时结合HOBO小型气象站监测相关环境因子,对沙棘液流蒸腾速率及其与周围环境因子的连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沙棘的液流蒸腾速率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蒸腾速率远高于夜间,夜晚有微弱的稳定的树干液流存在,呈双峰曲线趋势;2)沙棘树种液流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并且昼夜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存在时滞效应,液流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10cm地温、水汽压亏缺环境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3)沙棘液流蒸腾速率与各环境因子回归方程为Vs=-0.007-0.004V-0.025T_b+0.679VPD+0.155Rs+0.011RH+0.207T_a,其中Vs为液流蒸腾速率,kg/h;V为风速,m/s;T_a为空气温度,℃;VPD为水汽压亏缺,kPa;RH为空气相对湿度,%;Rs为太阳辐射,W/m~2;T_b为10cm土层地温,℃,决定系数R~2为0.971。  相似文献   
99.
为深入了解砒砂岩地区主要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以内蒙古圪秋沟小流域砒砂岩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茎热平衡法(SHB)对沙棘、柠条、油松3种主要树种蒸腾耗水进行研究,监测3种树种的边材液流日变化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内,3种树种的液流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其到达峰值时间大体相同。(2)在晴天时,沙棘的平均液流速率最高,可达到0.117 72cm/s,而油松与柠条的液流速率相近,3种树种的日平均流速分别为0.029 01,0.018 15,0.022 03cm/s。(3)在不同天气条件下,3种树种的边材液流速率变化规律均为晴天阴天雨天,各树种达到峰值的时间也有所差异,其规律亦为晴天阴天雨天。研究结果旨在为砒砂岩地区植物水分供求关系提供数据支撑,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基于ArcEngine的森林防火监测系统选址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点的选址是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的重要部分,合理布局监测点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最大范围地监测森林的覆盖面积。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白狼林场为例,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的系统开发平台上,采用ArcEngine开发组件和C#.NET开发语言,研究实现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监测点选址的功能软件,不仅具有GIS的基本功能,而且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山顶点,通过可视性分析并计算出可视区域和盲区的面积。试验表明,系统对监测点布局合理,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