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31.
32.
晋谷54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继优质谷子晋谷21号、晋谷29号后最新选育的特色优质谷子品种,2012年3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去皮后小米色黄、味香、黏糊,富含钙、铁、锌、硒、VB1,又名富硒香,成为“十一五”以来山西省认可的特色优质小米。适宜无霜期155d以上山旱地大面积种植。该品种于2010年5月由山西富硒香农业有限公司一次性买断,目前正在申报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种植饲料粮人们已经习惯应用玉米品种,而玉米则需要种植在有水源的地块。由于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缺乏,选育节水、抗旱性能强的作物品种已立为育种的议事日程。谷子具有抗旱性强、营养丰富的独特特性,在粮食作物中,唯数谷子耐旱、省水,每形成1g干物质,只需水分271g,比玉米、小麦都少。众所周知在不能种植玉米的干旱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抗旱作物就是谷  相似文献   
34.
针对近年来麦茎蜂对冬小麦的为害,造成冬小麦千粒重下降8~10g,籽粒品质变差,麦秆失去使用价值等问题,研究了麦茎蜂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原因及为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5.
灰色关联度在旱地小麦品鉴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旱地小麦高代出圃品系进行了鉴定 ,将 1 5个小麦新品种 (系 )的 1 0个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X1 1 、X5、X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6.
普赖莫索杂柑(Primosole),系三保温州蜜柑×卡瓦海斯橘的人工杂种。2004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和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引进普赖莫索杂柑无病毒接穗芽条,进行容器嫁接繁殖(枳砧)。2005年春季,采用高位嫁接,2005年秋季建立试验观察园,进行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结果习性、果实品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的试验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国际柑桔嫁接性传播病害发生为害加重,虫传病害分布区域不断扩大,新病害不断出现,国际柑桔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柑桔病毒学家组织者会议(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itrus Virologists,IOCV)为各国柑桔病毒学家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38.
由柑桔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引起的柑桔衰退病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病害,褐色桔蚜是CTV的最有效传播介体。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蚜虫体内CTV已被研究多年。本文重点阐述了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介绍了反转录PCR(RT-PCR)、反转录巢式PCR(RT-nes-ted-PCR)以及实时RT-PCR(Real-time RT-PCR)的应用,并对这些技术应用于研究CTV蚜传机理和CTV-介体-寄主三者的互作关系方面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9.
整秸秆氨化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11.06%,比对照地窖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4.5%提高了1.45倍;饲料呈黄褐色,伴有爆米花香带酸甜味的酥脆感;牲畜采食量提高15%,消化率提高45%;每头牛每年节约饲料费500元、纯收入1100元以上。适宜我国东北玉米区、华北平原小麦区、西部干旱杂粮区以及南方水稻区的农作物整秸秆氨化饲料规模化养牛。  相似文献   
40.
晋花4号花生新品种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山西省品种忻县花生为母本,“85-6-10”品系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中粒型花生新品种。具有生育期间长势较强、耐旱、抗病,后期青枝绿叶不早衰,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北方地区春播和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