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试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病害防治效果计算公式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对科学合理评价杀菌剂对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几种计算公式在适用性和计算误差上存在差异,而对于常用公式之间的比较至今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等方式比较验证了多个变量不同组合条件下4种...  相似文献   
72.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备受关注。为明确诱抗剂烯丙苯噻唑与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研制了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配方并检测了理化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缓释效果,并测定了温室条件下烯丙苯噻唑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以及颗粒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颗粒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释放动态结果显示: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在V甲醇:V水=30:70的混合溶液中释放4 h后,累积释放率(质量分数)即达到峰值33%,且随后趋于稳定;而诱抗剂烯丙苯噻唑则在7 d后累积释放率方达到最高峰值;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可实现药剂对作物苗期病害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协同作用。安全性试验显示,16%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制剂用量不高于150 g/m2时对水稻幼苗安全。人工接菌条件下,试验剂量的烯丙苯噻唑可诱导水稻幼苗产生稳定的抗稻瘟病和纹枯病效果。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颗粒剂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制剂用量150 g/m2剂量下最佳,分别为64.79%和68.32%,实现了1次用药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诱抗剂与杀菌剂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缓释颗粒剂的田间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FM4-64,a kind of membrane-selective fluorescent dye,was utilized to stain the membrane structure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Phytophthora capsici.The effect of FM4-64 on hypha was observed under confocal microscop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lasma membrane,speta and vesicles of the hyphae could be stained with FM4-64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1 to 20 μmol/L.The optimal dye concentration was 6 μmol/L for the both pathogens.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FM4-64,the staining of organelles was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different organelles were stained in diferrent times.The staining of plasma membrane and vesicles should be completed in 5 minutes,as other organelles can be stained after 10 minutes.  相似文献   
74.
核酸农药是一类可以特异性地结合靶标生物中特定基因转录的信使RNA的多核苷酸,通过靶标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RNA干扰系统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干扰靶标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最终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核酸农药因其具有特异性较强、开发成本较低、安全绿色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围绕核酸农药的防治原理、优势特点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以靶标基因为导向研制核酸农药的高效筛选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核酸农药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期为核酸农药的进一步研发创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多药抗性的发生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杀菌剂在农作物病害田间防治中的大量使用, 植物病原菌的多药抗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现象发生越来越普遍。本文综述了在草坪币斑病、灰霉病、小麦叶枯病和苹果青霉病等病害防治中, 病原菌对杀菌剂多药抗性发生的情况。以及在紫外诱导和杀菌剂离体驯化下,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多药抗性发生情况。分析了导致植物病原菌多药抗性产生的外排转运蛋白过表达、解毒酶代谢和靶标位点变化等相关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药抗性预防和治理的策略, 以期为田间杀菌剂的高效利用, 延缓药剂的抗性风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6.
药剂对水稻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及形态毒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测定了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及混配药剂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基立枯磷对水稻立枯丝核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其EC50为0.056μg/ml,两个种衣剂对R.solani的共毒系数分别为866.72和597.85,增效倍数分别为7.67和4.98.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对立枯丝核菌的增效程度优于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三种杀菌剂和两种混配种衣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及种衣剂低浓度到高浓度处理下可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上二次分枝频繁发生,菌丝畸形缢缩、膨胀,新分枝处菌丝生长受抑、菌丝顶端呈花絮状或穗状膨大.  相似文献   
77.
 2003-2004年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分离获得10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酰吗啉和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在0.0631-0.2206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1倍,平均为(0.1153±0.0308)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64%的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下降,甲霜灵与烯酰吗啉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采用紫外线诱变菌丝的方法仅从3个菌株中的1个菌株获得了3%突变频率的抗烯酰吗啉突变体,抗性倍数为1.5-1.9,没有获得高抗药水平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与氟吗啉之间具有正交互抗药性,而与霜脲氰或嘧菌酯之间无交互抗药性;与野生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产孢子囊能力显著下降,不利于抗药群体的发展。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被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认为是高抗药性风险病原菌,建议生产上应将烯酰吗啉与其它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8.
种衣剂配方中分散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尝试法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 2 8种国产分散剂 ,根据其对 2 0 %克·福、2 6%福·多·甲和 2 0 %克·多·甲 3个供试种衣剂配方的分散稳定效果 ,初步筛选出 4种助悬性能较好的分散剂。于 (5 4± 2 )℃条件下进行加速热贮试验 ,结果表明 ,16#分散剂按质量分数6.0 %、4 .0 %、5 .0 %添加 ,可以有效改善 3个种衣剂配方制剂长期贮放的悬浮稳定性 ,与对照相比悬浮率提高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79.
四氮唑染色法快速测定棉籽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四氮唑染色法测定棉籽生活力方法中影响染色和预湿速度的因素并进行了改进,使四氮喹染色测定棉籽生活力缩短到2小时,而不影响其准确性,改进方法与目前生产中常规棉籽生活力测定方法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