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探讨干旱环境下冬油菜籽粒品质(脂肪酸含量和硫苷)分子遗传机理,以17NTS57(高芥酸)×CY12PXW-6-1(低芥酸)的衍生后代F1、F2、F2∶3等群体为材料,结合天水和定西试点籽粒品质表型,进行干旱环境下籽粒芥酸的遗传定位及选择标记开发。结果表明:利用F2∶3群体在两个试点共检测到油菜芥酸含量QTL位点7个,其中天水试点检测到4个,定西试点检测到3个。天水试点检测到2个主效QTL,即[STBX]qEATC08.2qEATC09[STBZ],分别分布在C08、C09染色体,其表型贡献率在20%以上;[STBX]qEATA10(天水)和qEADA10[STBZ](定西)被定位到A10染色体相同区间,在两个试点的表型贡献分别为10.42%和12.70%;[STBX]qEATC09qEADC09[STBZ]被定位在C09染色体相同区间,两个试点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00%和19.34%,为共定位主效QTL。3个QTL([STBX]qEATC08.1(天水)、qEATC08.2(天水)、qEADC07(定西)[STBZ])仅各在一个试点被检测到,其中2个微效修饰位点([STBX]qEATC08.1qEADC07[STBZ])具有正向加性效应。在A10和C09染色体上定位的[STBX]qEA.A10qEA.C09[STBZ]的主效QTL,这些标记可用于干旱条件下油菜籽粒芥酸含量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明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抗寒性不同的两种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4℃)处理下对其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低温处理下,甘蓝型冬油菜叶片萎蔫下垂,叶绿体膜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叶绿体基质出现断裂,保卫细胞淀粉粒由多变少、由大变小.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加,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减小,相较于强抗寒品种,冷敏感品种受害症状更明显.2-DE和PDQuest8.0.1软件对强抗寒品种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具有显著差异蛋白点414个,对表达变化量在2倍丰度以上的2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成功鉴定出的20个蛋白参与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和光合作用蛋白等过程.综上,低温胁迫下,冷敏感品种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进而使其净光合速率下降,淀粉积累量减少,导致其越冬困难;强抗寒品种气孔不完全关闭,叶绿体受损较小,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上调表达,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小,淀粉粒积累较多,能安全越冬.本研究揭示了甘蓝型冬油菜低温胁迫下光合适应机制,为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育种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DMP家族成员是植物特有的膜蛋白,在植物生殖发育及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亚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及经济作物,目前关于DMP基因家族在亚麻中的分布及功能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亚麻DM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对其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复制事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陇亚10号基因组为参照,利用同源性分析共鉴定到17个LuDMP成员,命名为LuDMP-1~LuDMP-17,不均匀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LuDMP-9、LuDMP-16和LuDMP-17外,其余成员均不含内含子;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激素与逆境胁迫相关响应元件;编码的蛋白氨基酸长度为195~240 aa,分子量为20946~25830 Da,等电点为4.76~9.71;所有蛋白均为疏水性蛋白,含有2~5个跨膜结构域及4~8个motif,其中有4个motif存在于所有LuDMP蛋白;绝大多数蛋白定位于细胞膜。LuDMP家族共有3对串联复制事件和8对片段复制事件,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LuDMP...  相似文献   
64.
桔梗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自刚  张雁  王新军  于浩世 《种子》2006,25(4):48-51
本文综述了桔梗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测定及保持方法,浸种、种子引发和种子包衣等提高活力的方法,展望了桔梗种子活力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5.
采用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3个油用种(Brassica napus, Brassica juncea, Brassica rapa)进行杂交,共授粉15 990朵花,获得1 257个角果,711粒杂交种子,结角率为7.86%,亲和指数0.045。经形态学鉴定,无论芸芥作母本还是芸薹属的三个油用种作母本,F1植株均为偏母植株。杂交所获得角果的角粒数很低,许多角果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小麦新品种商麦8928的选育背景、育种经历,生物学特征特性,品质和产量表现以及商麦8928抗旱高产生理基础,并对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力图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使品种优良特性得以最大表现。  相似文献   
67.
探讨了小麦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活力保持和提高的有效途径、生物包衣剂对小麦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安全储藏方法,展望了小麦种子活力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2018—2019年,以34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品质及抗倒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挖掘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产量、品质及抗倒性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变异范围为6.50~36.67 g,平均产量为21.08 g, 17NPZ240-1的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全株角果数(r=0.897**)和每角粒数(r=0.534**)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各材料倒伏系数介于153.74~359.61,17NDL20-7的倒伏系数最低,抗倒性最强;相关分析表明抗折力(r=-0.501**)、重心高度(r=502**)、茎粗(r=-0.816**)、分枝部位(r=0.472**)和主花序长度(r=-0.679**)与倒伏系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品质性状中,含油量介于33.40%~49.54%,平均含量为43.32%,17DNL32-3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介于16.87%~27.24%,平均含量为21.18%,16NTS...  相似文献   
69.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差异,-5℃时陇油7号SOD活性较CK增加了10.7%,0℃时陇油7号CAT、POD活性较CK分别增加了24.7%,28.6%,而0℃时白菜型冬油菜SP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32.3%,-10℃时白菜型冬油菜的SS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71.4%,-10℃甘蓝型冬油菜MDA含量较白菜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52.8%,这说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条件下能够保护自身免受损伤,其中CAT、POD、SP是抵抗冷害的保护性物质,SOD、SS是抵御冻害的保护性物质。白菜型冬油菜比甘蓝型冬油菜在形态学及生理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态学上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抵御极端低温天气,提供维持越冬及冬后返青所需的代谢能量;生理水平上,低温胁迫后保护性酶活性、调节性物质含量增加,能够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结构,MDA含量减少,可以缓解低温对冬油菜叶片的伤害,从而保证高越冬率,为北方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以ME3+BK+100 g/L蔗糖+150 g/L PEG4000作为培养基,把桔梗新鲜花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30℃培养1.5 h为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把桔梗花粉贮藏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显示:低温贮藏可明显延长花粉的寿命,常温下花粉仅能贮藏4 d左右,但在10、4、-20℃下贮藏,花粉寿命可分别达60、90、150 d以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的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结实率下降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