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棉花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实用技术研究”,由陕西省科委1995年立项,其中“优质高产实用技术研究”部分由陕西省棉花研究所优化栽培课题组承担。该课题组根据项目任务要求,结合关中棉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及当前生产水平,以提高中低产田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主攻目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紧紧围绕促早、简化管理、节资增效,使棉花生长发育与当地生态条件及耕作制度相适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1 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以“一早一增三化”为核心,对“密矮早”技术进行新的开发。以早熟品种为主,覆盖地膜为核,促进伏前桃和伏桃构成…  相似文献   
72.
PLTPA浸种对麦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LTPA小麦浸种试验表明,药剂浸种具有明显的增根促蘖和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的作用。苗期调查结果表明,PLTPA浸种使小麦蘖,次生产根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显著增加。收获时测定发现,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和成因因素变优,其中成穗提高了12.5%,穗数显著增加,不孕小穗也显著减少14.6%,最终获得5812.5kg/hm^2r lu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3.
我国棉田化学除草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我国棉田杂草的发生、分布和危害,阐述了药剂鉴选、复配及安全性诸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对育苗、地膜棉、直播棉、麦棉间套和麦(油)后棉田的化学除草技术做了介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关中棉区抗虫棉化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DPC对抗虫棉新棉33B的化控效应结果表明,化控时间的前移及次数、用量的增加对抗虫棉植株的高度、果枝数、LAI和开花成铃等性状的抑制增强,尤其是蕾期化控延缓了前期弱生长势的转化进程,并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初花期化控有较好的协调效应,但花铃期化控作用较小.蕾期不控,初花期轻控是抗虫棉生产较为可行的化控模式.化控对提高铃重有效,而单株成铃数减少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关中灌区棉花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 ,对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密度、播期、底施二铵、追施尿素和化控等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 ,筛选出霜前皮棉 >1 5 0 0 kg/hm2 、产投比 >8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 :密度 765 3 0~ 781 5 0株 /hm2 ,播期 4月 8~ 1 0日 ,底施二铵 82 .5~ 99.0 kg/hm2 ,追施尿素 73 .5~ 94.5 kg/hm2 ,喷 DPC 5 0~ 69g/hm2 。反馈试验表明 ,优化组合方案平均增产 1 2 .1 % ,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6.
新品种互麦15号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麦15号新品种(原代号74)由互助县边滩良种繁殖场于1998年从甘肃引进试种,海拔2834米。1999年至2004年扩大种植培育而成。于2005年11月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早熟,生育期140天左右,最适应于海拔2800-2950m的脑山地区种植,株高92cm,穗长8.  相似文献   
77.
早春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严重病害,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互助县无论露地还是保护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早春危害特别大,如防治方法不得当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78.
秋淋对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2004年秋淋灾害年,对早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5和33B及中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的产量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烂铃增多,早衰加重。棉株上部和外围成铃率不足10%,早熟棉花烂铃率达25.4%,比中熟棉花高4倍多,失去早发优势,10月10日早熟棉花收获量比中熟棉花减产31.1%。中熟棉花伏桃比例较高,7月集中成铃性强,与关中棉区最佳成铃期吻合,对关中棉区秋淋发生率高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9.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稳产高产品种类型;中棉所45、99B、33B等品种,伏前桃比例超过50%,秋淋情况下棉铃霉烂率达18.5%~32.3%,为丰年能高产、灾年丰产不丰收品种类型.7月5日~8月5日为中棉所41集中成铃期,与关中棉区的最佳成铃期相吻合,根据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性和成铃规律,及时调整改进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根据关中棉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及当前生产水平,以提高中低产棉田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主攻目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围绕促早、简化、节资,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优质、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