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乙烯利是一种可诱导植物自身内源乙烯释放的外乙烯生长调节剂,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催熟。在棉花上主要用于晚播、晚发棉田的催熟,以提高霜前花率。但对于正常生长的早熟的棉田,为形成作物组合—生态条件—耕作制度三者间的优化配置,应用乙烯利进行促早的催熟技术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施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钾肥、叶面喷肥是转基因抗虫棉施肥技术的核心。重施基肥,增施钾肥,氮、磷、钾合理配施对转基因抗虫棉前期弱生长势的快速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干物质积累比对照提高15%~20%,皮棉增产8.4%~19.o%;追肥以初花期为宜,分别比盛蕾期和盛花期追肥增产7.1%和14.8%;叶面喷施KH:PO4及与尿素和硼肥的混合液2~3次,能明显减轻后期早衰,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地膜棉灭生性除草剂行间除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除草对于简化田间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地膜棉播后苗前膜下喷施氟乐灵、乙草胺、拉索等除草剂 ,加之地膜的封闭高温杀草效应 ,可有效地控制和防除膜内杂草的危害。膜外行间播后第 1次出草高峰期的杂草 ,由于前期封孔 ,开沟培土等项农艺措施 ,也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进入中期 ,气温升高及降雨或灌水诱发杂草再次大量萌发 ,不及时防除易形成中后期草害。为此 ,选用几种灭生性除草剂进行了地膜棉行间喷雾除草试验 ,探讨其可行性及效果。1试验材料2 0 0 1 - 2 0 0 2年在本所栽培试验地进行 ,前茬玉米 ,…  相似文献   
14.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时间较短,广大棉农对它的特点认识不够,以为用传统的常规棉栽培技术也能管好抗虫棉,结果抗虫棉的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良种良法配套,采用针对性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优质高产。1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目前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抗虫棉品种,大部分有明显不同于常规棉的特性。如棉子发芽出苗顶土力较差,苗蕾期生长势较弱;开花后弱生长势转化速度快,开花成铃集中;对钾肥和生长调节剂较敏感,后期容易出现早衰等。认识抗虫棉的生育特点,才能制定好一播全苗、壮苗早发…  相似文献   
15.
陕北特早熟棉区棉花适宜品种评述刘生荣,刘党培陕西省棉花研究所陕西三原713800陕北特早熟棉区曾是陕西产棉区之一,5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1.33万hm2左右,满足当地自给有余。80年代初因棉区布局调整取消计划种植。近年来,随着当地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群...  相似文献   
16.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利于解决地膜棉易出现高脚苗旺长问题。翻膜放苗后加剧了土壤空隙中水汽的膨缩运动,大行土壤容重平均比对照降低0.12g·cm-3,土壤疏松,水、气、热较为协调,耕层土壤微环境得到改善,为增强根系活力和扩大吸收范围创造了条件。有效覆盖度的增加增强了覆盖的反光效应,有利于提高近地层光照强度和棉株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并增大了苗期对蚜虫迁入的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互助县冷凉气候露地条件下丰产优质的西葫芦品种,对10个西葫芦品种(杂交组合)的生物学特性、果实特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翠绿色表皮品种京葫30号和墨绿色表皮组合048的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互助县露地栽培用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沿黄河各县光热较足,雨热匹配较好,可以满足早熟棉花的需求;土质疏松,耕性好,适宜于棉花生长;地广劳多,群众有植棉习惯,有发展棉花生产的逝年示范结果表明,棉花单产为80年代前计划种植时均产的4.1-10.3倍,尤其地膜棉增产效果更好,最高公顷产超过1500kg,已经接近主产棉区一般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地膜棉翻膜放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生荣 《中国棉花》2005,32(5):28-29
地膜棉出苗后一般采用打孔放苗,但封孔工序多,放苗不及时易烧苗,封孔不严膜内易成草荒。而且放苗破膜,封孔覆土,使地膜的有效覆盖度减少,降低增温保墒效应。为此,笔者对单作地膜棉打孔放苗技术进行了改进,采用一次性翻膜放苗,简便易行,效果好。1地膜棉翻膜放膜的好处地膜棉翻膜放苗是对先播种后覆膜地膜棉放苗技术的改进。总结多年试验及大面积应用结果,改打孔放苗(一般需补放1~2次)为翻膜一次性放苗,具有以下好处:1)将地膜翻盖于大行上,完整无损,有效覆盖度提高约60%,增强了地膜的有效增温保墒效果;2)与除草剂配合,整个生长季节基本不会发…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关中棉区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的适期、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初花期片DPC30g/hm^2化控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株型控制、开花成铃和霜前皮棉效果良好,增产显著。蕾期化控延缓了前期弱生长势的转化进程,并对以后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花铃期化控作用较小。因此,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应采取蕾期不控,初花期适量控,花铃期酌情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