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于猪喘气病尚未有可用的疫苗,为了防疫、检疫与建立无喘气病猪场,必须找出切实可靠快速的诊断方法。国内对此病诊断曾试用试管凝集、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微粒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52.
梅是我国的特产水果 ,分布在南方地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 ,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其加工制品驰誉海内外 ,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 ,产量较低。下面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低产梅园改造技术措施 ,供生产者参考。1 低产成因1 1 花器雌蕊退化 调查发现有一定比例的雌蕊退化的雄性花 ,有雌蕊完全退化呈空心状、子房退化呈线状和花柱弯曲三种类型。1 2 花期低温 梅树是异花授粉果树 ,微风或昆虫的活动有助授粉 ,昆虫活动需1 2℃以上温度 ,1 0~ 1 5℃有利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当温度低于 1 0…  相似文献   
53.
李树流胶病是受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ngexFr )侵染引起的病害[1] ,在福建普遍发生。李树受害发生流胶 ,病情逐年严重 ,导致树势衰弱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永泰县调查发病株率达90 %以上。如何有效防治该病害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就李树流胶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化学防治药剂筛选试验1992— 1999年列入初选药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菌毒清、代森铵、代森锌、链霉素、井冈霉素、高脂膜、大生、炭特灵、特谱唑、扑海因、施保功、仙生、杀菌矾、溶菌灵、世高、石硫合剂等 19种 ,其中炭特灵、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结合理疗等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住院患者(观察组)进行以MTT为主结合低、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推拿等手段的综合康复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6周、3月及6月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状况,与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未实施MTT为主康复治疗的44例住院病例(对照组)作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治疗6周后评估,除下肢伸膝肌力、踝关节背屈肌力呈不同程度减弱外(P<0.05),两组病例站立平衡能力评分、优势侧单腿站立时间、4 m步行时间、3 m折返起走时间及30 s坐起次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MTT为主结合低、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牵伸及推拿等措施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中后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5.
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土壤酶活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模式中的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明确燕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优势,为燕麦间作模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燕麦单作(TO)、大豆单作(TB)、豌豆单作(TP)、燕麦/大豆间作(TOB)和燕麦/豌豆间作(TOP)5种种植方式,以裸地为对照(CK),测定燕麦3个生育时期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燕麦、大豆和豌豆的产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条件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方式和裸地对照.TOP的脲酶活性成熟期比CK提高了151.37%;TOP与TOB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TP、TO、TB;TOP的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CK,提高12.48%;碱性磷酸酶在间作模式下显著低于燕麦单作和对照,且随生育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TOP成熟期比苗期降低65.96%,比CK降低56.58%.土壤酶相对活性综合指数(REACI)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顺序为TOP>TP>TOB>TB>TO.间作模式下的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单作,而真菌相反,且细...  相似文献   
56.
目前,作为模式红藻的条斑紫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后转录水平调控对于条斑紫菜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利用BLASTn结合Mireap软件,共预测到5条新的条斑紫菜miRNAs;利用Target Finder工具预测到5条与紫菜生长发育及代谢相关的靶标基因,另预测到59条未知功能的靶标位点。Clustal W结合WebLoGO的分析结果显示了条斑紫菜miRNAs在植物间保守性;Clustal W结合MEGA的miR164家族系统进化结果显示,pre-miR64s与物种进化不同步,且具有进化的随机性与序列的多态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条斑紫菜miRNAs及其靶标信息,可为条斑紫菜后转录水平的分子选育及其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刘琪 《山西果树》2004,(3):53-53
迟花芙蓉李为芙蓉李的优良单株,1 989年选出,2 0 0 3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果实圆形,单果均重62g ,最大87g ,硬熟期果皮绿黄色,软熟期红色。果肉红色,肉质松脆,汁液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 2% ,总糖8.5 8% ,总酸0 .90 % ,Vc44.0 μg/g,可食率96.6% ,品质上等。适宜鲜食、加工,制干率76%。在福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耐贮,常温下可贮7~1 4d(天)。抗穿孔病能力较芙蓉李强;坐果率(自花)较芙蓉李高,达6.3 %~7.2 %。早产、丰产、稳产,3年生树株产8.8kg ,7年生树株产63 .0kg,折合667m2 (亩)产1 890kg。该品…  相似文献   
58.
2012年3—6月对北京动物园2只紫胸凤冠鸠进行展区环境丰容试验,包括地面改造、增加活动设施等,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记录并分析丰容前后紫胸凤冠鸠的行为变化及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紫胸凤冠鸠的日常行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休息行为减少,活动增加;丰容区域利用增多,非丰容区域利用减少。环境丰容有助于减少动物的异常行为、增加行为多样性,提高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59.
藤壶A mphibalanus (=Balanus) amphitrite是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金星幼虫受外源信号的指引,寻找到合适的附着地点才能进行附着和变态.针对前期发现的有一定诱导活性的4种单糖Man、Xyl、Glc和Fuc,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结果 发现,单糖组合对藤壶金星幼虫...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中国地膜产品中塑化剂的含量与安全性,于2019年和2020年开展全国范围地膜抽检活动,在购入的294份地膜产品中随机抽取69份,依照《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和《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35795—2017)国家标准,对其厚度、颜色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并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0—2016)标准测定了地膜样品中6种优先控制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初始含量,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分析了地膜塑化剂含量与地膜材料、颜色、厚度及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地膜塑化剂产生的土壤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抽检的地膜产品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塑化剂检出率为100%,其中聚乙烯地膜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总量(Σ_6PAEs)平均值为13.4 mg·kg~(-1),包括DEHP和DBP两种类型;生物降解地膜中Σ_6PAEs平均含量为32.5 mg·kg~(-1),显著高于聚乙烯地膜,且除含有DEHP和DBP外还有少量DMP和DEP。当地膜中塑化剂全部释放至0~20 cm土层且不发生迁移和降解等情况时,地膜应用每年对土壤塑化剂的贡献为0.000 4~0.001 0 mg·kg~(-1),与土壤平均塑化剂(1.0 mg·kg~(-1))含量和土壤塑化剂风险阈值(10 mg·kg~(-1))相比,对农田土壤造成塑化剂污染的风险较小。研究表明,我国地膜产品中塑化剂含量基本处于安全范围,地膜应用对土壤塑化剂的贡献微乎其微。地膜塑化剂的含量与材料密切相关,与颜色、厚度和力学性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