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2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玉米冠层光分布农业气象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气象学、天文学和农业气象学知识建立了用日总辐射量反演辐射日变化过程来推算玉米冠层光分布状况的农业气象模型。利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模拟误差在24%~87%之间。对冠层分层研究的结果表明,模拟误差随分层数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实际应用中冠层分为3~5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五大连池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开发无公害稻米,建立了矿泉稻米生产基地。并介绍了矿泉稻米营养成分的形成机制和含量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大连池矿泉保健大米开发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五大连池矿泉大米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开发矿泉保健大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农业气象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给出了水肥适宜状况下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理论模式。模式包含了光,温因子以及CO2浓度对叶光合速率的影响。由于综合模式参数过多难以直接求解。作者给出了模式参数的简易求解方法。最后。利用Licor-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鲁麦22号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水肥适宜状况下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模型。为进一步建立更加准确的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LI─1800便携式分光光谱仪和LI─188B辐射量子照度仪对长江中下游外滩人工林辐射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外滩胁地效应随树龄增长而增大,杨树展叶前后,胁地效应有一个较明显的由弱转强的变化,其特征是胁地面积明显增大,胁地光强迅速减弱,因胁地效应造成油菜产量下降的年递减率约为8%左右。采用整枝、改种阴生植物以及隔行砍伐杨树的方法可以改善人工林行间的光照条件使行间间种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晴天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1800辐射分光谱仪测定杨树-油菜复合生态系统中晴天的光谱,揭示了油 上方总辐射各光谱成分的日变化,指出光合有效射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分别为总辐射的56.1%、51.0%、41.7%、45%和55.6%,也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还给油菜不同发育期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我国华北地区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鲁单981为实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了单行等距平行种植(DHPX)、大小行双行平行种植(SHPX)、大小行双行交错种植(SHJC)三种种植方式;定期取样调查玉米单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数据。结果表明: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种植密度下,SHJC...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减少玉米增密后对玉米植株产生的不利影响。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本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和双行交错稀植种植3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处理:8.33万株/hm2,12.1万株/hm2和15.1万株/hm2,研究高产夏玉米合理的种植模式。本试验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了根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棒三叶总面积,提高玉米冠层顶部的日光截获率,将绝大部分的光截获并促使净光合速率(Pn)提前达到最大,在中午强光时进行午休,保护强光下的叶片光合系统免受破坏,进而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产量。双行交错种植(SHJC)比单行种植(DH)增产3402 kg/hm2,增产39.83%;比宽窄行种植(KZH)增产2774.7 kg/hm2,增产30.26%。双行交错种植在保证玉米群体数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单株的竞争,保障了个体发育潜力的发挥。双行交错种植方式显著改善了玉米群体的冠层光分布、提高了光合特性,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双行交错种植方式下15.1万株/hm2的玉米产量表现最佳。这为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在不同等级水分条件下,均以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70%~60%)时,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为0.97 g/茎,水分胁迫严重条件下,叶片对冬小麦产量贡献比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时的叶片贡献要大一些,为0.79 g/茎。根据试验产量和耗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泰安地区在现有的肥水水平和栽培技术条件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0.62 kg/m2,耗水量702.35 mm,最高水分利用率17.65%,冬小麦在拔节至扬花浇水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水、灌浆期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20.
CO2光合作用响应参数是作物生长模式的一个关键敏感参数。本文利用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主要品种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CO2直接影响的叶片光合作用简易模型。利用模型确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华北冬小麦主要品种光合作用中CO2响应参数μ值,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10个主要冬小麦品种CO2响应参数值变化在0.57-1.02,不同冬小麦品种CO2响应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并没有明显时间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CO2响应参数与初始量子效率及最大光合速率间相关并不显著,这为建立简易阶乘模型提供了实验支持,并为进一步建立适用于华北平原包含CO2影响因子的冬小麦生长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