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及粘虫幼虫龄期对寄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对粘虫幼虫龄期的选择、寄主被寄生时的龄期对寄生蜂幼期发育历期和茧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主1~5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可以寄生1—4龄幼虫,不寄生5龄;偏爱寄生2龄和3龄幼虫;对1、2、3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1、0.31、0.27和0.21;寄主幼虫供寄生后,其寄生率随寄主幼虫供寄生时的龄期增大而下降。寄生于4龄寄主幼虫的蜂,其卵至结茧的历期显著长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的蜂;寄生4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明显重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雌蜂日龄增加,寄生能力下降;但雌蜂日龄对寄生蜂子代卵至结茧的历期和茧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中国新疆伊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处已知的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同域混生区?本文通过调查这一混生区玉米螟的野外主要寄主种类及其玉米螟群体组成和混生杂交情况, 为后续开展同域近缘种种间竞争?群体进化和杂交等研究提供本底数据?在田间寄主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tCOⅠ基因测序和OR4基因酶切法对混生区内4个主要县市5种寄主上的986个疑似玉米螟样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混生区内玉米螟的野外寄主主要是玉米?高粱?稗草?狗尾草和苘麻, 偶见苍耳?大麻?反枝苋等?942个样本被鉴定为亚洲玉米螟, 相似性为99.02%~100%; 44个样本被鉴定为欧洲玉米螟, 相似性为99.24%~100%?亚洲玉米螟在混生区内所有调查地内均有分布, 且比欧洲玉米螟具有更广泛的寄主范围, 其主要取食并分布在玉米?高粱?稗草?狗尾草和苘麻上, 混生比例依次为73.33%~100%?100%?88.89%~100%?95.00%~100%?100%?欧洲玉米螟分布则极为有限, 目前仅主要分布在紧邻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市和伊犁河谷最东部?西天山腹地新源县的极少数区域, 所占比例较低, 且主要取食玉米, 偶见取食稗草?狗尾草, 在3种寄主上的混生比例依次为0~26.67%?0~11.11%?0~5.00%?所有样本未发现杂合个体, 均为纯合体?综上, 亚洲玉米螟目前已在混生区内所有主要寄主植物上均成功取代欧洲玉米螟, 成为混生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33.
桃李间作对桃树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和2007年,对桃李间作果园和单作桃园害虫和天敌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主要害虫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种群动态的比较分析,发现桃李间作可以增加桃树上山楂叶螨的种群数量;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发现,当梨小食心虫密度高时桃李间作可以降低梨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天敌功能团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桃李间作对天敌群落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34.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保护利用天敌对梨瘿蚊进行生态控制,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梨园梨瘿蚊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梨瘿蚊在老河口地区砂梨园中1年有3次为害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梨瘿蚊时间生态位宽度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大,说明其种群发生的高峰期明显,并在全株嫩叶为害。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跟随效应。其中,中华草蛉、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与梨瘿蚊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龟纹瓢虫分布最广与梨瘿蚊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梨瘿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不同天敌种群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6.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37.
2000-200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Bt基因棉MD-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2个抗性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底,抗虫性分别为94.5%和83.3%,8月份抗性最低(22.7%),而河南的研究表明8月份正是第2个抗性高峰,抗虫效果高达93.8%;2)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棉苞叶(96.7%),棉蕾(74.2%),花瓣(60%),棉叶(50.2%),棉铃(30%),花蕊(26.8%);3)转Bt基因棉对不同龄期棉铃虫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大而降低;4)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顺序依次为普通棉对照田(不进行任何防治,0.7706和0.1883),Bt棉药防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0.3968和0.0931),Bt棉自控田(仅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0.2211和0.0549),优势集中性依次为Bt棉自控田(0.9264),Bt棉药防田(0.8625),普通棉对照田(0.6881),表明普通棉对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Bt棉药防田次之,Bt棉田自控田最差。  相似文献   
38.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转基因食品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敏感词汇,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对我国大陆中青年公民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识比较浅显,缺乏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公众最关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并愿意相信专家的讲解。  相似文献   
40.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