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探讨小麦品种南麦618在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2.18×106株/ha(A1)、2.48×106株/ha(A2)和2.78×106株/ha(A3),施肥量3个水平分别为N 33.0 kg/ha+P 25.7 kg/ha(B1)、N 66.0 kg/ha+P 51.3 kg/ha(B2)和N 99.0 kg/ha+P 77.0 kg/ha(B3).生育期内分别测定南麦618的相关农艺性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茎绿叶面积,成熟时各小区单独收获计算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穗长变短,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单茎绿叶面积减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穗长变长,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升高,单茎绿叶面积增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有效穗数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A2B3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光合性能最佳,产量最高(5.49×103 kg/ha).[结论]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南麦618时,种植密度以2.48×106株/ha、施肥量以N 99.0 kg/ha+P 77.0 kg/ha为宜.  相似文献   
252.
5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典型草原区耐旱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至200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对蒙农1号蒙古冰草(Aooropyron mongolicum Keng.cv.Mengnong No.1)、诺丹冰草(A.desertorum cw.Nordan)、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 Mengnong)、锡林郭勒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L.cv.Xilinguole)和农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Nongmu)等5个牧草品种进行了耐旱适应性比较试验,通过对出苗数、物候期、干草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及气孔数的试验观测,并进行欧氏聚类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农1号蒙古冰草在旱作条件下生长发育表现优于其它品种,干草产量可达4 200 kg/hm2,种子产量可达571.17 ks/hm2,可以作为当地旱作人工草地建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253.
4种苜蓿属植物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赫  刘利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10,18(2):205-211
本文研究了4种苜蓿属(Medicago)植物:2个俄罗斯的黄花苜蓿品种(M. falcata L. cv. Daviluya;M. falcata L. cv. Culuskaya)和采自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野生黄花苜蓿(M. falcata L.),公农I号紫花苜蓿(M. sativa L. cv. GongNongⅠ)的幼苗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对照(CK)、中度干旱(M)、重度干旱(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其抗旱性,为我国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幼苗的株高、根长、分枝、根颈直径、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下降,相对叶面积、茎叶比显著升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升高,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将胁迫指数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显示:GongNongⅠ和Daviluya各自为一类,Culuskaya和野生黄花苜蓿聚为一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Culuskaya抗旱能力较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54.
遵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施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遵义县地旱地土壤养分状况、供肥特性,确定合理的氮、磷、钾养分搭配及数量,探索主要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为玉米大面积生产进行“测土配方”提供合理的科学施肥依据,特作玉米“3414”肥料田间试验,以指导玉米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55.
针对移动水质监测机器人取水深度不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屈伸臂取水装置。采用刚性结构屈伸臂保证取水水位准确性,应用丝杠滑块结构构成伸缩采样机构,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模块协调工作实现取水过程。控制系统基于无线遥控原理设计,完成了对取水流程及基础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256.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科333属613种,分别占吉林省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88·21%、69·66%、58·21%。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9种,占长白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的63·93%;东北道地药材有19种。多年生草本类413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67·37%;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0·08%、16·48%和12·89%。46·1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94·29%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20~1000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蓼属和乌头属等。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57.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冷杉林(PFF)、20 a生和10 a生粗枝云杉林(SF20和SF10)以及红桦次生林(BF)的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所有生态系统的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并与土壤剖面结构和物种有关.61.5%细根分布在0-20 cm层,13.3%和25.2%细根分布在有机层和深层土壤.由于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因而吸收根系分布在表层土壤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PFF、SF20、SF10和BF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489 Kg·hm-2、938 kg·hm-2、838 kg·hm-2、773 ks·hm-2,根系碳储量分别为0.775MgC·hm-2、0.469 MgC·hm-2、0.419 MgC·hm-2、0.387 MgC·hm-2.  相似文献   
258.
为筛选出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开展了1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Q优28、宜香10号、川谷优918、内5优317、健优388、冈优558、川香优37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冈优725,比较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尤其以内5优317和川香优37表现最优,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59.
菲律宾的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在渔业产业方面,自1950年以来,渔业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由早期的海洋渔业为主、水产养殖为辅的产业格局变化为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业并重的格局。在渔业市场方面,菲律宾的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经加工处理的鱼类和水产品大部分就地销售,少量出口。在渔业管理机制方面,渔业公共事务由菲律宾下辖的渔业和水生资源局负责,并采取渔业管理实施渔业区域利用权制度。在渔业国际合作方面,与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越南有广泛的合作,同时与日本、西班牙、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也有渔业合作;与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将发挥中国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与菲律宾的海洋资源丰富等优势互补,将有更广泛的渔业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260.
以草莓‘章姬’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叶面喷施2.4 mmol·L~(-1)钼酸钠(Na_2MoO_4)和2.4 mmol·L~(-1)钨酸钠(Na_2WO_4)对草霉幼苗氮代谢及~(15)N吸收利用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Na_2MoO_4-Na_2WO_4)、Mo处理(+Na_2Mo O_4)和W处理(+Na_2MoO_4+Na_2WO_4),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植株体内Mo浓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氮代谢关键酶(NR,NiR,GS,NADH-GOGAT)活性和~(15)N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o处理的幼苗长势较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NR活性最高。W处理的幼苗株型变小,叶绿素含量降低,出现与氮素缺乏类似的症状。同位素~(15)N-Ca(NO_3)_2标记表明Mo处理的幼苗~(15)N利用率最高,而W处理的~(15)N利用率较低。因此,叶面喷施2.4 mmol·L~(-1)Na_2MoO_4最有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和~(15)N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