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空间是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网络化空间格局可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全域化、体验式发展。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适宜性分析和可达性分析、多尺度绿道规划方法,确立适宜乡村旅游发展的绿道网络,多要素结合构建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景观资源、道路、水系、地形坡度和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绿道选线有重要影响,其中景观资源因子权重0.431,影响力最大;宽甸县域绿道适宜性用地多为水系或原有道路沿线的开敞空间用地,与山地地形肌理结合紧密。"一轴两带多线"的绿道网络提供了特色山岳景观线路、鸭绿江景观线路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游览线路,结合空间节点设置3级服务站点,形成全域分布的旅游线路和设施。因此,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需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生态绿道网络,拓展生态体验空间;规划多级绿道,增强城乡交通联系;融合城乡空间,推进设施共建;整合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增加旅游深度体验;点线串联,促进多产业联合与多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242.
[目的]探讨小麦品种南麦618在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2.18×106株/ha(A1)、2.48×106株/ha(A2)和2.78×106株/ha(A3),施肥量3个水平分别为N 33.0 kg/ha+P 25.7 kg/ha(B1)、N 66.0 kg/ha+P 51.3 kg/ha(B2)和N 99.0 kg/ha+P 77.0 kg/ha(B3).生育期内分别测定南麦618的相关农艺性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茎绿叶面积,成熟时各小区单独收获计算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穗长变短,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单茎绿叶面积减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南麦618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穗长变长,产量、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升高,单茎绿叶面积增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有效穗数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A2B3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光合性能最佳,产量最高(5.49×103 kg/ha).[结论]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南麦618时,种植密度以2.48×106株/ha、施肥量以N 99.0 kg/ha+P 77.0 kg/ha为宜.  相似文献   
243.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胶束量的壳聚糖(CS)复合膜(CS/SDBS).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SDBS胶束量对壳聚糖结构、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表明,在SDBS胶束和壳聚糖之间形成了强的相互作用,适量的SDBS胶束能有效地提高壳聚糖的力学性能.与纯的壳聚糖相比,当SDBS的添加量为0.9%(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σb)和断裂伸长率(εb)分别提高了25.4%和18.7%.  相似文献   
244.
水蛭的饲养     
水蛭含有抗血凝物质--水蛭素,能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水蛭市场供不应求,水蛭价格也由四、五年前的60元/千克猛增到现在的110元/千克,因此水蛭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45.
长白山几种观赏小蕨刘利(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所)长白山区被誉为北国绿色资源的大宝库,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仅蕨类就有32科127种。下面就观赏的小蕨略谈几种:1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a(Thunb.)Trev,别名又叫蛇足草、蛇...  相似文献   
246.
247.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催化黄烷酮合成的二氢黄酮醇又可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花青素等多种黄酮类物质。以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号植株的幼叶cD 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桑树F3H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MmF 3H(GenB ank登录号:KU30174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095 bp,编码一个含有36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0.15 kD,等电点为4.93。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川桑(Morus notabilis)F3H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与其它5种植物F3H也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79%~82%),说明F3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也显示来自鲁桑的F3H序列与来自川桑的F3H序列聚在一枝,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MmF 3H基因在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幼叶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表达量较高的达到0.784 5,而较低的仅为0.012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桑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与MmF 3H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MmF 3H催化生成的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上游产物。  相似文献   
248.
15份冰草种质材料幼苗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温室内,采用人工模拟早境胁迫一复水方法,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生境的15份野生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质材料幼苗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15份材料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游离脯氦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复水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各项指标间相关性显著,均可作为冰草种质材料抗旱性评价的有效生理指标。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数学聚类分析,可将15份冰草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划分为3个级别:抗旱性强的有6、8、9、11和14;抗旱性中等的有1、3、4、5、7、10、13和15;抗旱性弱的有2和12。  相似文献   
249.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冷杉林(PFF)、20 a生和10 a生粗枝云杉林(SF20和SF10)以及红桦次生林(BF)的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所有生态系统的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并与土壤剖面结构和物种有关.61.5%细根分布在0-20 cm层,13.3%和25.2%细根分布在有机层和深层土壤.由于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因而吸收根系分布在表层土壤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PFF、SF20、SF10和BF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489 Kg·hm-2、938 kg·hm-2、838 kg·hm-2、773 ks·hm-2,根系碳储量分别为0.775MgC·hm-2、0.469 MgC·hm-2、0.419 MgC·hm-2、0.387 MgC·hm-2.  相似文献   
250.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科333属613种,分别占吉林省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88·21%、69·66%、58·21%。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9种,占长白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的63·93%;东北道地药材有19种。多年生草本类413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67·37%;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0·08%、16·48%和12·89%。46·1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94·29%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20~1000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蓼属和乌头属等。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