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60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聚丙烯酰胺和水解淀粉)施入轻壤质潮土后土壤持水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低吸力段(0-80kPa),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从而增加了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在相同含水量时,土壤水能保水剂量用量增大而降低;但在相同水分能态下,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且随保水剂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草种的生物学特点、生态学特点以及经济价值的分析,结合当前农牧业发展对饲草的需要特点的分析,采用系统学优化理论,确定了河南省当家草种应具备的条件,制定了全省草种区划方案。结果表明:适合河南省的当家草种有10种,分别是:紫花苜蓿、沙打旺、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小冠花、红三叶、杂三叶、鸡脚草、无芒雀麦;适合河南省草业优质发展的草种区域有6个,分别是:豫北平原牧草种植区、豫西北黄土丘陵和太行山地种植区、豫中东低洼平原和南阳盆地种植区、豫西山地种植区、淮南与桐柏山区种植区、豫东平原种植区,并且明确了各区域内以当家草种为核心的草种优化组合。河南省当家草种的制定和草种区划的确定有利于为河南省各地草种的正确选择和草业未来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RT)和深耕(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NT)、行间深松(SBR)、行内深松(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测定了0-5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SMBC、SMBN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50cm土层不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小麦季深耕和玉米季深松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麦季旋耕显著增加了玉米季0-10 cm土层中速效养分含量,而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SBR和DT-SIR处理则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小麦季旋耕条件下的RT-NT、RT-SBR和RT-SIR处理的SMBC明显高于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NT、DT-SBR和DT-SIR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SMBC和SMBN均表现为小麦季深耕处理显著高于旋耕处理,且以DT-SIR处理SMBC (67.99 mg/kg)和SMBN (45.96 mg/kg)最高。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值,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微生物熵。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RT-SIR、DT-SBR和DT-SIR)较免耕处理(RT-NT和DT-NT)均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0-20 cm土层,RT-SBR和RT-SIR处理土壤脲酶活、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DT-SBR和DT-SIR处理则提高了深层(20-40 cm)土壤中这三种酶的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期内,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和RT-SIR)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小麦季深耕–玉米季深松处理(DT-SBR和DT-SIR)则提升了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微生物量氮/全氮比,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熵。  相似文献   
14.
15.
富硒钴苜蓿草粉对幼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8周在断奶幼兔的日粮中添加富硒或富硒钴苜蓿草粉的试验,研究硒钴两种微量元素对幼兔生长以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兔断奶后的2周,在日粮中添加富硒或者富硒钴苜蓿草粉是非常必要的,幼兔平均绝对日增重较对照分别提高46.1%和47.3%,平均相对日增重较对照分别提高24.3%和33.5%。富硒或者富硒钴苜蓿草粉不能连续使用2周以上,否则会影响到幼兔生长,应该间隔3到4周后再添加,会提高其利用价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添加富硒或者富硒钴苜蓿草粉均能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率,添加10%和15%的富硒苜蓿草粉分别能使料肉比降低0.69/6和3.1%,而添加同量的富硒钴苜蓿草粉分别能使料肉比降低4.7%和6.6%。  相似文献   
16.
ABT生根粉提高作物磷素利用率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ABT生根粉对我国北方石灰性潮土中P素的作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ABT生根粉浸种能显著增加小麦的根量和植株吸P量,能显著提高作物对P肥的利用率。ABT生根粉提高小麦对P素利用率与其使用方式和P肥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玉米秸秆腐解量与腐解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秸秆添加量对石灰性褐土酶活性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腐解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培养的第45天,腐解量可达45%左右,而45天后腐解速度明显下降。在腐解的前60d,常规秸秆添加处理的腐解速率小于加倍量秸秆添加量处理,而在培养后期处理间腐解速率无差异,且腐解速率均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减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但不同秸秆量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增大,且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21世纪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和对粮食需求的矛盾,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所关注的问题,运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探讨了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农业人才在农业、农村就业岗位的专业素质要求,就新的专业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幼苗磷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硒配施对冬小麦幼苗生物量以及磷、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的方式,分别设置3个磷水平(0. 31,3. 1,31 mg/L)和3个硒水平(0,0. 1,1 mg/L),共9个处理。【结果】中磷(P3. 1)和高磷(P31)处理增加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 2个施硒处理(Se0. 1和Se1)则降低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小麦幼苗根冠比,磷硒配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施硒(Se0. 1和Se1)抑制冬小麦磷向地上部的转运和累积,却在高磷(P31)水平下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在缺硒(Se0)条件下,施磷(P3. 1和P3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硒含量、累积量以及硒的迁移系数;在低硒(Se0. 1)和高硒(Se1)条件下,施磷(P3. 1和P31)显著降低小麦幼苗硒含量、累积量和迁移系数,存在显著的拮抗作用。【结论】对于冬小麦幼苗磷、硒的吸收和转运,磷、硒之间存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拮抗的效应,这种效应与磷、硒的施用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日益增加,并且逐渐全面开放,面对大量的学生和教师,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关系到高校以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故提高实验室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对近些年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及发生原因进行了概括,并总结了目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7S"法管理的基本内容,提出用"7S"法管理理念来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