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Blast及TCDB数据库对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的Cpsit1基因进行鉴定;再利用SMART数据库和Prot Param、TMHMM、PHD、Pro Comp 9.0在线分析工具对Cpsit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跨膜螺旋、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分析;最后采用qRT-PCR方法对CpSit1基因在焦枯病菌侵染桉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pSit1基因长度为1 780 bp,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共有5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将其鉴定为铁载体-铁:H+同向转运蛋白.其保守结构域为MFS_1;共含有14个跨膜螺旋;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5.10%,延伸链占26.01%,无规则卷曲占28.89%.通过qRT-PCR相对定量的方法分析焦枯病菌侵染桉树24、48和72 h后CpSi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pSit1基因在这3个时段均发生上调表达,但24 h的表达量明显大于48和72 h.说明桉树焦枯病菌CpSit1基因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过程中通过调控铁载体-铁化合物的转运来完成铁元素的摄入,协助其在寄主中的定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理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不同无性系生理反应差异明显.随干旱胁迫加剧,无性系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NR活力下降;自然饱和亏、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以适应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3.
桉树的次生代谢及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桉树抗病性早期鉴定生化指标,了解桉树抗焦枯病(C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an)的次生代谢特征,对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桉树不同种系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将11个种系分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对接种焦枯病菌后桉树不同种系次生代谢的研究表明,无论健叶还是接种后的病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均表现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感病种系,呈规律性变化。接种前抗病种系、中抗种系同工酶谱带活性明显强于中感种系和感病种系;接种后,除感病种系外,其余种系均新增1~2条同工酶谱带。因此,多酚类物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水平及同工酶谱均可作为衡量桉树对焦枯病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年生油茶盆栽施用不同配方的生物素菌肥K1(5 g菌肥)、K2(5 g菌肥+21.40 g N肥)、K3(5 g菌肥+18.86 g P肥)、K4(5 g菌肥+50 g复合肥)、K5(10 g菌肥)、K6(10 g菌肥+21.40 g N肥)、K7(10 g菌肥+18.86 g P肥)、K8(10 g菌肥+50 g复合肥),分析不同菌肥配比对油茶植株生长量、生理指标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提高,但K7处理的生长量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K7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K8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不同菌肥配比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K7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提高最显著;而K6处理土壤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幅最大。因此,K7处理为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生物素菌肥配方。  相似文献   
15.
对桉树(Eucalyptus spp.)叶片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溶解方法、溶解条件和上样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苯酚抽提法是桉树叶片蛋白质样品制备的最优方法;裂解缓冲液Ⅰ(7 mol·L-1尿素+2 mol·L-1硫脲+0.04 g·m L-1CHAPS+60 mmol·L-1DTT+0.5%(体积分数)IPG Buffer)可保证蛋白质样品的溶解,较适用于桉树叶片蛋白裂解;对于18 cm、p H 4-7的线性胶条,当每根胶条上样量为50μg时,采用银染可得到质量较高的2-DE图谱.  相似文献   
16.
桉树焦枯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P·V·L=W,以及公顷损失率估测模型,建立了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时的病情指数XEIL的数学模型:XEIL=(100WPV-3.6107)/1.2914,以及防治指标或经济阈值XET的数学模型:XET=(XEIL-T·R)·Q=[(100WPV-3.6107)/1.2914-T·R]·Q。当病害的病情指数大于XET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而当病害的病情指数低于XET时则不需要防治。另外,根据不同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及防治费用等得出了不同防治措施下具体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值。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生长的流行性病害,可导致马尾松枯萎死亡。为揭示该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行为,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天数下的马尾松较其对照样本中病原识别、抗逆调节、次生代谢、解毒作用及生长素响应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除了与病原识别相关的CC-NBS-LRR抗性蛋白基因的表达随侵染天数的增加而增强之外,其他基因则在侵染2d的马尾松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未受侵染的对照马尾松样本,随后在侵染3天的马尾松中的表达又低于对照样本。此外,黄酮-3-羟化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呈先上调后下调的变化方式。通过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马尾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闽楠(Phoebe bournei),我国Ⅱ级保护濒危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而闽楠溃疡病的发生严重危害其开发利用。为明确闽楠溃疡病的致病菌,以便后续科学的指导病害防治,本文从福建省闽楠病枝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测以及 rDNA-ITS、GAPDH、β-tubulin、Histone3 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从闽楠病枝中分离出 4 种菌株,分别编号为 SS-01、SS-02、SS-03 和 SS-04,其中菌株 SS-03 致病菌为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 Schroers, et al.=Gliocladium roseum Bainier);该菌菌丝在 PDA+PBL 培养基(pH 6.0)上 25 ℃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菌丝生长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有利于产孢;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产孢量在 PDA 培养基(pH 7.0)上 25 ℃全黑暗条件最高。空气相对湿度≥90%(pH 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高温高湿以及高郁闭度易于闽楠溃疡病发生,故在营林造林以及苗圃抚育时应注意通风透气,控制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该研究结果为科学有效地指导闽楠溃疡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植物防御酶与桉树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筛选鉴定桉树对焦枯病(CylindrocladiumqulnqueSeptatumMorgan)抗性的生化指标,对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接种焦枯病菌前后关键防御酶系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岐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桉树健叶还是接种后的病叶,体内POD、SOD活性均表现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感病种系,呈规律性变化;接种前后POD同工酶谱带数与桉树对焦枯病的抗性间不呈规律性变化,而SOD谱带数与抗病性成正比.从抗病育种角度出发可将接种前后桉树POD、SOD活性和接种后SOD同工酶谱带作为桉树对焦枯病抗性早期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桉树焦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采用室内药效测定的基础上,结合林间防治试验,对桉树焦枯病(Eucalyptus dieback)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室内毒力强弱顺序为达科宁>甲霜灵锰锌>百菌清>代森锌>加收米>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4种药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中以达科宁的防治效果最佳,甲霜灵锰锌效果其次;不同稀释倍数各药剂均以稀释300倍效果最佳;营林措施中以施肥处理效果最佳,每种措施防治后7 d和21 d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病危害严重时,首选营林措施,以施桉树专用肥+清洁林分措施为佳;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使用达科宁或甲霜灵锰锌化学药剂300倍液每隔10 d左右喷雾2~3次进行防治。对轻度受害林分,采用施肥措施,以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