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1.
[目的]探讨糯玉米水肥一体化处理组合效应,寻找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方法]设常规施肥(F1)、水肥一体化足量施肥(F2)、水肥一体化缺量(80%)施肥(F3)等3种施肥模式以及常规滴灌(CDI)、交替滴灌(ADI)和单侧固定滴灌(FDI)等3种灌水方式,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各处理组合对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施肥模式下,ADI与CDI相比,糯玉米株高、叶面积和根干质量差异不明显,但是明显降低地上部和总干质量,与F1×CDI组合鲜苞产量相比,除F3×FDI处理降低34.19%外,其他组合增产1.44%~17.31%,F3×ADI组合鲜苞产量最高,为19.38 t/ha.[结论]利用交替滴灌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肥料用量为180 kg/ha N,90 kg/ha P2O5和180 kg/ha K2O,最有利于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土壤Cd污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的有机物料作为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将它们施入Cd污染的盆栽水稻土中,研究其土壤中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有机物料(煅烧贝壳粉、未煅烧贝壳粉、木薯发酵渣、植物源有机肥)和生石灰、“田师傅”钝化剂为改良材料,在有机物料间进行单施、配施,研究各处理对水稻根系、秸秆和糙米等不同器官中Cd含量影响和土壤Cd化合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组对比,发现施用煅烧贝壳粉1.5%+有机肥1.5%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提高幅度为17.42%,同时显著降低了糙米Cd含量,降幅为49.04%;煅烧贝壳粉1.5%单施显著降低了秸秆Cd含量,降幅为93.8%;未煅烧贝壳粉1.5%使根系Cd含量显著下降,降幅达54.2%;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方面,只有“田师傅”钝化剂效果显著,其他有机物料的效果不显著。煅烧贝壳粉和植物源有机肥提高土壤pH值效果明显;两者配施可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糙米Cd含量,其效用高于单施处理;单施贝壳粉处理可显著降低秸秆、根系Cd含量,其效用高于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13.
调亏灌溉及施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施肥水平下,研究了拔节期和抽雄期4个水分亏缺水平,即重度亏水(SD,40%~50%θf,θf为土壤田间持水量)、中度亏水(MD,50%~60%θf)、轻度亏水(LD,60%~70%θf)和正常灌水(CK,70%~80%θf)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和相关生理性状的效应。发现施肥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拔节期和抽雄期LD均不会明显降低干物质总量或略有增加,而SD明显降低干物质总量,但水分亏缺和施肥水平对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两个生育时期LD对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较小;SD明显降低Chl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但明显增加SS、Pro和MDA含量。LD复水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能恢复至正常灌水水平,MD复水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灌水水平,而SD复水后则不能。因此本试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调亏灌溉以轻度亏水适宜。  相似文献   
14.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适宜鲜食甜糯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水肥耦合参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60%~100%施肥水平)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处理的鲜食甜糯玉米不同生育期株高与叶面积分别平均提高4.30%和7.66%,鲜苞产量、鲜秸秆产量、总产值分别平均提高2.96%、9.44%、3.51%,其中70%水肥一体化施肥的玉米鲜苞产量、产值分别提高6.73%、6.72%.可见,在一定的土壤肥力条件下,70%水肥一体化处理的施肥量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水肥耦合参数,可用于指导鲜食甜糯玉米水肥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寻找烟田节水调质灌溉方式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施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烤烟生理特性、水分利用以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PRI能有效地调节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减少其奢侈蒸腾耗水,达到节约灌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目的。与常规灌溉(CI)相比,不同生育期APRI处理低肥时平均节水10.6%,高肥时平均节水6.1%,低肥时烟叶WUE平均提高2.3%。APRI还可以明显提高烟叶K、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与CI相比,APRI处理烟叶K和粗蛋白含量,低肥时平均提高19.9%和7.1%;高肥时平均提高29.5%和15.1%,低肥伸根期APRI还原糖含量提高17.6%,烟碱含量降低25.7%。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肥时在烤烟伸根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是烟叶生产中一种较好的节水调质的烟田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水涝胁迫对烟草生理生化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烟草在水涝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光合作用、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无机离子等方面产生的生理生化影响以及遗传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玉米水分利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根区交替灌溉由于创造了一个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从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作物水分和养分利用。为探明这种影响,该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2种灌水水平(正常灌水W1,70%~80%田间持水率;轻度缺水W2,60%~70%田间持水率)和2种有机无机氮比例(100%无机氮,70%无机氮+30%有机氮)条件下,常规灌溉和不同生育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分别在苗期~灌浆初期、苗期~拔节期以及拔节期~抽雄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AI),即AI1、AI2和AI3)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以及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含量以及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CO2释放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轻度缺水时,拔节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总干物质质量增加23.2%~27.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3%~26.7%;相同施肥和灌水水平条件下,抽雄期时拔节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土壤MBC增加,但是土壤诱导呼吸CO2释放量降低。与单施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氮配施增加玉米干物质质量,在某些水分条件下(W1CI、W1AI1和W1AI2)还提高灌浆初期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CO2释放量。因此,轻度缺水时拔节期~抽雄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可以提高玉米总干物质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微生物量碳。  相似文献   
18.
根区局部灌溉(PRI)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由于创造了一个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从而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RI和有机无机氮(N)比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以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土壤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和3种有机无机N比例,即100%无机N(F1),70%无机N+30%有机N(F2),40%无机N+60%有机N(F3)。与CI相比,PRI玉米耗水量减少7.7%~17.1%,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4%~14.1%;玉米生长后期PRI湿润区土壤速效N和P含量较低,而PRI干燥区则较高。3种灌溉处理时,与F1相比,F2和F3时玉米总干物质质量和耗水量有所增加,从而玉米WUE分别提高5.5%~10.8%和0.5%~7.9%。这表明PRI和适当有机N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且FPRI较APRI易造成干湿区域土壤速效N和P含量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灌溉与施肥方式对不同品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了解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水肥管理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供试红麻品种分别为福红992和红优2号,采用沟灌(F)和滴灌(D)两种灌溉处理和60%N、K肥作基肥,40%N、K肥作追肥处理(T1)、40%N、K肥作基肥,60%N、K肥作追肥处理(T2)和20%N、K肥作基肥,80%N、K肥作追肥处理(T3)等3种施肥处理,两品种分别另设置不灌溉、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H和CKF).收获后,测定红麻纤维产量、强力和线密度.[结果]红优2号DT2处理纤维产量最高,为14.5 t/h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T1和T2处理下滴灌处理纤维产量均高于沟灌处理;FT1处理纤维强力和纤维线密度均为最大,分别为484.1 N和8.580 T,T1和T2处理下沟灌处理纤维强力和纤维线密度均显著高于滴灌处理.福红992 FT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为11.5 t/ha,同种施肥方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FT3处理纤维强力和纤维线密度均为最大,分别为448.3 N和7.327 T,同种施肥方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对纤维强力和纤维线密度影响不显著.[结论]红优2号采用DT2和FT1处理时可分别获得较高产量及较优品质,福红992采用FT2处理时其产量和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施肥水平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水分利用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区局部灌溉如分根区交替灌溉和部分根干燥灌溉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了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对甜玉米叶片光合、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均匀灌水相比,根区局部灌溉高、低肥处理的蒸腾速率分别降低19.01%和17.50%.光合速率分别提高8.88%和18.34%,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69%和43.45%。随着甜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各灌溉处理间的叶面积差异逐渐缩小;单株干物重分别下降15.14%和24.38%,蒸散量(即作物耗水量)分别下降31.28%和29.58%;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8%和7.40%。这表明较高肥条件下根区局部灌溉的冠层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较多,因而根区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效应要与合理施肥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