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4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篇 |
农学 | 86篇 |
基础科学 | 29篇 |
74篇 | |
综合类 | 348篇 |
农作物 | 54篇 |
水产渔业 | 30篇 |
畜牧兽医 | 218篇 |
园艺 | 98篇 |
植物保护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中存在的岩屑显著影响土壤水分扩散。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 2 mm岩屑上而忽视了<2 mm岩屑的作用。因此,探讨>2 mm岩屑对紫色土水分扩散的影响基础上,明确<2 mm岩屑的作用对完善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紫色页岩发育的暗棕紫泥土和泥岩发育的红棕紫泥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岩屑粒径(0.25~2,2~5,5~10 mm)和4种岩屑含量(0,30%,50%,70%),利用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含岩屑土壤湿润锋变化特征、水分扩散率D(θ)和土壤含水率θ,并拟合D(θ)、Boltzmann参数λ与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暗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5~10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对于红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5~10 mm,随岩屑含量增加,70%岩屑含量的土壤D(θ)明显大于其余3个岩屑含量的土壤,而30%岩屑含量和50%岩屑含量土壤之间的D(θ)无显著差异,且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因此,随岩屑含量提高,土壤水分扩散速率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泥岩发育的土壤水分扩散速率高于页岩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74.
明确高产广适性与肥料高效利用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对培育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京411及其衍生后代共15个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正常施肥和1个常年不施肥环境下研究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理性状,结合90K SNP芯片,解析骨干亲本携带的产量和生理性状等位基因信息,探讨优异基因对高产品种的贡献。结果表明,正常施肥环境下,京411衍生后代的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世代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收获指数增加较为显著(P0.05)。冠层温度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P0.05),而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对收获指数有显著贡献(P0.05)。两种施肥条件下中麦175具有较高且稳定的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主要与其较高的肥料吸收效率有关。控制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区段主要分布在A和B基因组上,2B、3A和5A染色体分别携带控制穗粒数、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的位点。京411携带31个对产量和生理性状为正向效应的等位基因,衍生品种CA0958和中麦175携带的正向效应区段最多,分别占正向效应位点总数的53.85%和51.35%。中麦175的高产潜力和广适应性可能与其携带较多有利等位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成为桑园周边最多的大宗农作物之一,为了解防治柑橘病虫害所用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养蚕生产,对柑橘园常用农药及其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综述。广西柑橘园常用农药对家蚕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50%烯啶虫胺(烟碱类)可溶性粉剂、20%呋虫胺(烟碱类)悬浮剂、200 g/L丁硫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乳油、94.6%丙溴磷(有机磷类)原药、20%虫螨腈(吡咯类)悬浮剂、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剂型的啶虫脒(烟碱类)、5%阿维菌素乳油、80%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51.3%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96%联苯菊酯原药、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94.8%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1%氯虫苯甲酰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悬浮剂、不同剂型毒死蜱(硫代磷酸酯类)、70%丙森锌(有机硫类)可湿性粉剂、96%哒螨灵(哒嗪酮类)原药、0.01%芸苔素内脂乳油等均为对家蚕高毒或剧毒,即使对家蚕低毒的50%吡蚜酮(吡啶类)水分散剂、5%唑螨酯(苯氧基吡唑类)悬浮剂、10%吡丙醚(昆虫保幼激素类)乳油、20%噻菌铜(噻唑类有机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可溶性粉剂、45%咪鲜胺(咪唑类)微乳剂、2%春雷霉素(抗生素类)水分散剂、40%炔螨特(有机硫美)乳油、200 g/L螺螨酯(季酮酸类)悬浮剂等农药也会对家蚕造成严重的慢性中毒反应,严重威胁正常的养蚕生产。建议了解桑园周边作物的用药情况及其对家蚕的毒性、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户的互相配合、错开养蚕与喷药时间、协调新建柑橘园与桑园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棚种桑等措施,预防柑橘园用药造成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规律及驱动机制,为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巢湖流域及区县1996—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运用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及空间差异计量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数据统计软件,模拟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近20a来巢湖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变化,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量、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却存在明显差异,耕地、园地、草地减少较为突出,林地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减少将近1/2;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幅度更大,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及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增长迅猛,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巢湖全域土地利用程度自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合肥市辖区及周边县域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高,其他区域相对较低;耕地减少率金安区、瑶海区、肥西县、含山县居前,城镇用地增加率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市位于前列;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工业推进、人口增加及城镇化是巢湖流域特别是近10a多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巢湖流域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建设用地效率,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7.
潜在蒸散(ET0)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若尔盖湿地及其周边19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根据辐射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湿地潜在蒸散量,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Theil-Sen趋势度、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蒸散变化规律,并对蒸散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ET0均值为625.3mm,并以4.89mm/10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四季ET0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秋、冬ET0分别在1968年(p<0.01),1997年(p<0.01),2003年(p<0.1)突变上升,春、夏两季未出现突变。(2)湿地年均ET0呈南部、东部边缘高、西北—东南一线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变化速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西部班玛以北及南部马尔康、黑水之间地区ET0呈缓慢下降趋势。(3)湿地年ET0的Hurst指数在0.56~0.91间,主要呈四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未来湿地ET0变化趋势以持续性增加为主,面积比例为96.88%。(4)气温上升是引起湿地ET0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日照时数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净辐射、风速和降水量的减少引起的ET0减少被气温等其他因素作用所抵消。 相似文献
78.
利用河龙区间晋西北地区8条一级支流的资料,以及1985年山西省成数抽样调查资料,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和1997年在研究区域内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结合三川河流域国家第一,二期重点治理验收资料,分析确宇了晋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核实率,有效保存分布情况,为大面积计算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