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研究热带土壤解磷微生物种群结构,筛选鉴定高效解磷菌株,为热带土壤解磷细菌的筛选和菌肥制备奠定基础。[方法]以有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法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热带土壤中筛选出解磷效果较好的一株解磷细菌PSB13。[结果]通过细菌16 S rRNA通用引物PCR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测得序列长度为1088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Burkholderia sp。进一步的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表明,PSB13对Fusarium axysporum piperis等11个供试病原菌中的9个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PSB13是一株高效的具有开发前景的热带土壤解磷菌株。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s-15在枣树定殖能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Bs-15在枣树体内和土壤中的定殖情况,通过固体平板法和Biolog方法分析了菌株Bs-15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浇灌法和涂抹叶片法,菌株Bs-15均能在枣树根、茎、叶和土壤中成功定殖,定殖量达到104 cfu/g以上的水平。接种菌株Bs-15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略有增加,而真菌数量的增长速度极显著下降。Biolog ECO微生物平板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s-15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72 h后达到极显著差异;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Simpson均匀度和McIntosh均匀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s-15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整体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枣鲜食加工兼用新品种鲁枣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枣10号是从金丝小枣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枣鲜食加工兼用新品种。果实短圆形,平均单果重5.5 g,最大单果重6.4 g,果皮鲜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中多,风味酸甜,鲜食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50%,维生素C含量4 850.00 mg/kg,总酸含量1.79%,可食率97.10%,适宜加工成果酱等;在山东省泰安市,果实9月上中旬成熟。2011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4.
苹果作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果树品种,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苹果炭疽叶枯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大范围爆发和流行,造成部分苹果品种叶片脱落、树势削弱,导致次年果实减产甚至绝产,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制约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侵染机制及抗病机制、防治策略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苹果炭疽叶枯病有更全面的了解,探寻深入研究该病害病原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角度与手段,为防控药剂研发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并为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26.
枣疯病植原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表现丛枝症状的‘金丝4号’枣树为试材,以叶片总DNA粗提物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16S rDNA基因,建立了枣疯病植原体快速检测方法。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枣疯病植原体‘金丝4号’株系(JWB-Jinsi4,TA)与JWB-G1(AB052876)同源性为99.7%,归属于16Sr Ⅴ-B组。实验结果表明,以DNA粗提物为模板的PCR扩增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检测枣疯病植原体,为生产实践中枣疯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柿树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柿树炭疽病菌Colleltrichum horri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16种常用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产孢温度为28℃,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为4.0~6.0,最适产孢pH值为4.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16种常用杀菌剂中,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柿树炭疽病的优选药剂,其次为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g·L~(-1)氟硅唑乳油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该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对鱼尾葵叶斑病病原(Coniothyrium palmarun Corda)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CW6对发病有明显影响;CW6为棕榈盾壳霉(C.palmarun Corda);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8℃;生长的适宜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L-果糖,最佳氮源为L-脯氨酸;致死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29.
从2012年7月到2013年10月,以‘玉妃’和‘超红’桃当年生枝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取样时间对初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取样‘玉妃’和‘超红’桃的污染率最低,分别为16%和10%;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4%和60%以上。5月份是最佳取样时间。  相似文献   
30.
枣新品种‘鲁枣4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枣4号’为实生选种获得的制干鲜食兼用枣新品种。果实大,长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0.1 g;可溶性固形物40.1%,维生素C 3.87 mg · g-1,出干率55%,制干鲜食品质上等;早实丰产,抗裂果,耐瘠薄;在山东泰安9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