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大孔隙是优先流的主要通道,对土壤水分、空气和化学物质及污染物的优先运移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大孔隙三维形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是目前大孔隙的研究重点,研究成果可为理解土壤水分运动机理及评估地下水污染等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从大孔隙三维形态特征参数的定义(大孔隙体积、表面积、长度、数量、迂曲度、倾斜角度、路径数量、孔径、节点、连接度、圆度等),各参数测定方法及软件(Avizo 9.0、VG Studio MAX 2.2、Arc/Info 10.0、ImageJ等),大孔隙特征影响因素(根系、土壤动物、干湿及冻融交替、人为因素等)3个方面,综合介绍了土壤大孔隙三维特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基于此预测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以期为今后大孔隙三维特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越来越注重公路沿线景观美学的欣赏与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环境美学需更多地得以体现。文章对环境美学的概念、功能以及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等做了详尽的阐述,为今后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中环境美学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路域土壤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禹高速合阳段路域土壤的调查和分析,并和未受人为干扰的自然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了公路路域土壤的成因、特点及其限制因子,并总结出如下特点:(1)土壤物理性质差;(2)有机质和养分贫乏,pH值普遍偏高;(3)土壤成分复杂,侵入体多;(4)有效土层有限,植物扎根受限;(5)土壤重金属污染因素增多。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宁东能源工业基地大气降尘携带的营养物质、重金属与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该区域的土壤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宁东能源工业基地马莲台电厂主导风向下风向采集不同距离的表层土壤和大气降尘样品,分析土壤和降尘样品的粒径组成、分形维数以及6种重金属(Zn,Cu,Cd,Cr,Pb,Ni)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表土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宁东能源工业基地大气降尘的成分来源复杂,包括了自然源和人为源降尘。其中自然源降尘主要来自于境内沙尘,主要成分为石英、方解石、斜长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等。人为源降尘则主要源自燃煤烟尘,主要成分涉及Ag,Cr,Pb,Co,Mn,As,Cu和二硫化硅以及多环芳烃化合物(PHAs)等。(2)大气降尘和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在不同距离上均呈非正态性及双峰和多峰分布,说明大气降尘和表土颗粒组成具有多源性。(3)大气降尘和表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距离污染源越远降尘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越大,而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越小。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表明,表土与大气降尘中Cr和Cu两种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4)大气降尘携带的营养物质沉降到地表改变了土壤的养分供给,尤其是有机质的增加量最为显著。[结论]宁东能源工业基地大气降尘成分复杂,对土壤组成有显著影响,且增加了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尽管其颗粒粒径组成、分布、养分、重金属含量与大气降尘的关联性相对较弱,但其累积效应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5.
高速公路路域土壤质量退化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道路建设,原有土壤被扰动,形成了一种新的人为土-路域土壤。文章对路域土壤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以呼集高速公路卓资段的实例来说明路域土壤的特点。研究分析了路域土壤的理化特性,土壤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路域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的粉沙粘粒含量、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趋于下降、pH值趋于升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是土壤粉沙粘粒和有机质被道路建设所影响的结果,进而造成土壤粗粒化,并且路域内部有潜在土壤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6.
高速公路路域边坡人工植被下土壤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呼集高速公路卓资段路堑边坡,从2003和2004年开始建立人工植被。2005年在2个不同种植年龄和同种植被类型的样地内采集土样,分析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化、养分变化和生物活性。人工植被建立对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和成土发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同时由于受到不同植被类型和人为措施的影响,使得相同种植时间的不同样地,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差异。综合考虑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人工植被建立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有人工植被边坡土壤质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边坡和新挖裸露边坡,土壤质量增长显著。由于边坡植被尚未形成稳定群落,以及人工管护的力度差异,土壤质量变化随时间有所起伏,表现为种草2a的边坡土壤质量明显优于种草3a的边坡。  相似文献   
27.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3种花卉上采集的150份白粉病株样本中分离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对代表性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与ITS-rDNA序列分析:分离物的分生孢子器深棕色,多聚生,大小为(40.66~82.92)μm×(34.65~63.05)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两端含油球,大小为(3.88~5.67)μm×(2.19~2.75)μm;菌株的ITS-rDNA序列与Ampelomyces quisqualis序列的同源性达94%~100%,由此将其鉴定为白粉寄生孢(A. quisqualis)。测定该菌对荷兰菊白粉病菌的重寄生效能及控病效果,发现供试的12个菌株均可寄生于荷兰菊白粉病菌上,平均重寄生指数为26.21;菌株As-81和Rh-60对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46.62%和46.15%。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条件的调查,发现当地边坡多具有高且陡、缺乏土壤、干旱、微气候条件恶劣等特点。针对边坡特点,提出了适于边坡生态恢复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所对应的坡面立地条件作出了论述。同时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各种配套措施的关键因素,包括补给水、植物配置、种植土配制等。  相似文献   
29.
基于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成活率、株高和产量等,研究了燃煤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和3种专业改良剂添加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碱化度、pH和全盐含量,使水稻成活率、株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30.9%、36.3%和64.8%以...  相似文献   
30.
新疆荒漠地区公路路域植被恢复设计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新疆荒漠区域自然条件和路域植被恢复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荒漠区域的路域植被恢复设计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