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62.
茄科雷尔氏菌复合种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众多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2020年笔者首次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现向日葵青枯病,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室内人工接种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和演化型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青枯病的病原菌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向日葵的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为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3。egl基因部分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分属4个序列变种,其中8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7,5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3,其余2株菌株分别为序列变种14和序列变种54。本文是我国首次报道假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向日葵青枯病。  相似文献   
63.
BBTV两个株系DNA组分3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的基因克隆技术,对广东BBTV两个株系(NSP株系和NS株系)的代表分离物(广州一在河分离物和高州分离物)的DNA组分3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分的核苷酸全序列、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两个代表分离物间的变异率分别为4.2%、2.5%和5.9%。两者差异显著,从而进一步支持了广东BBTV存在两个株系的结论。此外,这两个株系的DNA组分3、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肖火根等报道了中国(广东)分离物、澳大利亚分离物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株系中,NS株系与中国(广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可以认为是属同一株系(NS株系);而这两个株系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64.
广东省主要番茄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不同致病力的番茄青枯菌菌株,就广东生产上栽培的主要番茄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致病型Ⅰ的代表菌株(ZC-1),除年丰、穗丰和益丰3个品种表现为耐病外,其余6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而对于致病型Ⅳ的代表菌株(SS-6),丰顺、大丰顺、新星101、年丰、益丰和穗丰均表现为高抗,金丰1号表现为中抗,红宝石和益农10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6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向植物导入抗植物病毒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就利用该项生物技术来解决植物病毒病对农业生产的为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2020年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田间发现表现明显丛枝?小叶, 类似植原体感染症状的花生病株?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以花生病叶的总DNA为模板,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和SecY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PnWB-GDSX-2020)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MZ427281)和SecY基因片段(1 709 bp, GenBank登录号为MZ437794)?序列一致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PnWB-GDSX-2020的16S rRNA序列与16SrⅡ-A?16SrⅡ-D和16SrⅡ-V亚组植原体一致性最高, 亲缘关系最近; 进一步利用iPhyClassifier对16S rRNA序列进行在线虚拟RFLP分析, 结果显示, PnWB-GDSX-2020的虚拟RFLP 图谱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 酶切图谱一致, 相似系数为1.00?因此, PnWB-GDSX-2020属于16SrⅡ-V亚组成员?所获得的PnWB-GDSX-2020 Sec Y基因序列与花生丛枝植原体的一致性最高, 亲缘关系最近?本文确定了广东花生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为当地病害诊断?检测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不同年份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年份菌株间,采自2009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小,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1.2倍;采自2014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大,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34.9倍;其余年份间的不同地区最大平均EC50值和最小平均EC50值相差9.2~10.4倍。不同年份菌株间,2010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52 0 μg/mL;2012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为0.259 9 μg/mL;2012—2014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范围在0.104 5~0.259 9 μg/mL之间,高于2009—2011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0.052 0~0.074 3 μg/mL)。2009—2014年广东省田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存在潜在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68.
优质抗病番茄材料X2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番茄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供出口和北运,市场对番茄的商品品质要求较高。由于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的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但抗性基因往往与品质差、小果等不良园艺性状相连锁,因此优质抗病番茄育种的难度较  相似文献   
69.
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又称蕹菜、瓮菜和通菜,属旋花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其原产于中国大陆。空心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我国南方各地均有栽种,而广东一年四季都有生产,且近年来在广东番禺和花都等菜区还大面积栽培,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蔬菜作物之一。 2001年,在广东番禺菜区首次出现空心菜青枯病,2003年和2004年田间发生严重。为此,我们对引起空心菜青枯病的病原及其为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0.
2022年, 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ON102780)。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 TBB-GD-2022与16SrⅡ组植原体菌株的相似性较高, 为96.82%~100%, 其中与隶属于16SrⅡ-V亚组的6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TBB-GD-2022与16SrⅡ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 并与16SrⅡ-V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 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 基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 TBB-GD-2022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 的相似系数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隶属16SrⅡ-V亚组成员。本文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番茄巨芽病, 通过其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