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2篇
  8篇
综合类   98篇
畜牧兽医   9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报道了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群发生以消化系统出血为特征的疾病,从病料中分离到致死小白鼠的杆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初步定名为:分支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aium ramosum).经14种药物做抑菌试验,该菌对丁胺卡那等敏感,结合临床治疗等处理,11 d后鹿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4.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核酸链型和极性的研究结果。采用氯化铯平衡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较为纯净的病毒粒子后,提取病毒DNA,经S1核酸酶消化、特异性单引物第一轮PCR扩增结合常规第二轮PCR扩增等研究,结果表明,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为单股、负链基因组。  相似文献   
25.
猪Hokovirus(PHoV)是近年来在香港发现的一种猪细小病毒。为及时评估该病毒在我国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HoV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HoV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其它的猪主要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较高,最低可以检测2.4×104拷贝/μL;而且重复性较好。采用该方法对2009年~2010年我国华东地区猪场的31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8份样品为PHoV阳性,表明我国猪群中存在PHoV感染。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可以作为在临床上检测PHoV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6.
RT-PCR扩增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S蛋白基因5′端包含B、C抗原位点的1.0kb DNA片段,并与穿梭载体pShuttle-CMV连接;然后与腺病毒(Adenovirus)骨架载体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BJ5183,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该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并进行噬斑纯化,获得了1株含有TGEV S蛋白5′端基因的重组人复制缺陷型血清5型腺病毒rAd-TGEV-S。随后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重组腺病毒rAd-TGEV-S在HEK293细胞连续传代9次后,病毒效价稳定,滴度平均为10^7.7TCID50/mL。动物免疫试验显示,rAd-TGEV-S可以诱导小鼠产生TGEV特异性IgG和IgA。  相似文献   
27.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Ig亚类分别是IgG2ak、IgG2aK、IgG1K、IgMK、IgMh、IgMK和IgG2aK。用间接ELISA检测,E7和F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10^3,腹水效价均为1×10^11;C3、F5、B8、G9和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0~2×10^2,腹水效价均为1×10^3。相加ELISA结果显示,F1、G9和G113株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4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7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Westernblotting表明,c3、E7和F13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28×10^3处有特异性条带,而其它4株mAbs则未显示蛋白带。  相似文献   
28.
选择6株(鹅DC01、鸡WJ10001、鸽DZ01、鸽DZ02、鸭NJ10、鸭SD09)分离自鸡、番鸭、鹅、鸽的新城疫病毒,接种于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中,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6个分离毒株均为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株鸭源NDV强毒株(鸭NJ10、鸭SD09)与1株鸭源NDV山东流行毒株(鸭SDWF2005)高度同源;2株鸽源NDV强毒株(鸽DZ01、鸽DZ02)与1株鸽源DNA强毒株(鸽JS2000)高度同源.6株不同宿主源毒株的基因型分别为Ⅵ型和Ⅶ型,是中国目前流行的NDV毒株型.  相似文献   
29.
利用无缝克隆方法构建ZJ-R全长基因组的单拷贝分子克隆以及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ZJ-R病毒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选定的表位肽,然后偶联KL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试验证实该多抗与转染PK15细胞的ZJ-R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具有反应性。结果表明构建的ZJ-R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30.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模拟PPV VP2蛋白表面不同Loop区插入O型FMDV VP1蛋白上多表位基因(VP1:21~40、141~160和200~213残基)空间构象,并在VP2 N端引入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人工合成嵌合基因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A中,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 VP1∶PPV 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FMDVVP1∶PPV 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在64 000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蛋白PPV∶VP2-FMDV∶VP1具有与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