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8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物需水量是农业方面最主要的水分消耗部分。目前确定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很多,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利用参考作物腾发量法推求ETc。本文采用内蒙古地区复杂气候与地埋环境条件下的135个气象站30年月均气象资料对FAO最新推荐的FAOPenman-Monteith(1990)方法与我国SDJ214-84规范采用的FAOPenman修正式(1979)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以探求两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一步促进国际上作物需水量新方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两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湿润地区或季节,两方法的差异最大,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可达23.43%。除在干旱地区或季节外,FA0-P-M方法均大于FAO-P修正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2.
本文根据牧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试验资料,应用理论公式,计算出不同降雨频率牧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和农业技术措施分摊系数,并采用扣除农业生产费用法,对结果进行了检验,为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砒砂岩地区人工沙棘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砒砂岩地区困难立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2~10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地区人工种植沙棘后,随着沙棘林龄的增长,植物种类逐步增加.在造林初期,林下草本植物以一年生且旱生的植物地蔷薇为优势种群;造林3a后,以多年生植物赖草、阿尔泰狗娃花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24.
利用内蒙古鄂温克旗草甸草原地区1981-1990年的气象资料和植被调查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主要优势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近10 a的气候具有逐渐变暖的趋势,降水增多有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同时,主要优势植物对降水的敏感性要强于气候温度的变化.本研究将为探讨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为预测草甸草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5.
根据目前国内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状况,提出土壤风力侵蚀空间变异研究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土壤风蚀空间变异研究中的主要计算方法,分析了每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为进一步详细研究土壤风蚀空间变异过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6.
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蚀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典型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对不同治理措施植被生长-枯萎期间的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由于实施治理措施对边坡的强烈扰动,不合理的治理措施导致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大于裸地;当植被盖度大于35%时,不同治理措施的拦沙、蓄水、入渗能力明显强于裸地;降雨强度与降雨量是边坡产流产沙的主控因子,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裸露边坡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14 183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小,为5 179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是裸露边坡的36.5%,是沙地柏+绣线菊灌丛(植被恢复4 a)的81.5%。可见,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对其采用合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治理措施要优于单纯的生物措施,是控制矿区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混,间播牧草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效试验研究,提出了灌溉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高产的最优组合模型,从经济角度探讨了灌溉水源有限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的经济灌溉定额和关键灌水期,并对混,间播牧草潜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8.
为定量评价沙棘造林后的水土保持效益,文章以沙棘造林的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沙棘造林前后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沙棘造林后10年来,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较高强度土壤侵蚀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①沙棘造林后土壤侵蚀分布以中度侵蚀最多,其面积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3.62%,而沙棘造林前土壤侵蚀以极强烈侵蚀为主,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2.76%。②沙棘造林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85t/km2.a,属于强度侵蚀,其沙棘造林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779t/km2.a,属于极强烈侵蚀,为沙棘造林后的1.85倍,沙棘造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02万t。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施入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微生物菌肥改良草原矿区排土场恶劣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微生物菌肥2种施用方法、3种施用量,对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p0.05);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未施肥样地分别增加29.0%,92.6%,25.7%,75.7%;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微生物菌肥沟施法与较大的菌肥施用量作用下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落数量较高,土壤酶活性较强。[结论]微生物菌肥添加使草原矿区排土场土壤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施用微生物菌肥改善了原状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0.
为阐明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人工再塑地貌(排土场边坡)形成后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不同治理措施对人工再塑地貌边坡的水蚀控制效果,研究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对矿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不同治理措及天然草地的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入渗过程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雨强条件下,裸露边坡的径流量、产沙量明显大于天然草地,其年径流量、年产沙量分别为天然草地的5.1倍和228.8倍,年均入渗量是天然草地62.1%;裸露边坡通过合理治理后,土壤侵蚀量得到明显控制,在治理初期不同措施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铺设植生带裸地草灌结合种植(柠条+草本植物)沙地柏+绣线菊(已种植4a)生态袋品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袋一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天然草地,其比值为237∶232∶120∶32∶15∶1。可见,天然草地实施煤炭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其严重加剧了当地的土壤侵蚀,必须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