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绿僵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僵菌素是金龟子绿僵菌分泌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它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在绿僵菌素的分子结构、种类、提取与鉴定方法、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产量动态及菌株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为了明确拟环纹豹蛛和前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捕食量和不同空间下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效应,利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分析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联合控制作用和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蜘蛛对小菜蛾捕食量随温度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作用大于前凹豹蛛,2种蜘蛛对小菜蛾四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但Holling-Ⅲ型能完善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价。不同体积对拟环纹豹蛛的取食作用影响较大,瞬时攻击能力a′、处理1头猎物所用的时间Th和捕食作用a′/Th在小体积要高于大体积。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联合捕量与三者密度正相关,总体平均效应为:小菜蛾幼虫密度>前凹豹蛛密度>拟环纹豹蛛密度。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密度能显著影响拟环纹豹蛛的取食量,但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和斜纹夜蛾幼虫没有偏嗜性。本研究可为评价这2种蜘蛛对田间小菜蛾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一种具有丰富色斑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捕食烟粉虱、蚜虫和粉蚧等小型害虫,复杂的地理环境会导致异色瓢虫形成不同的色斑型。为了解我国异色瓢虫的色斑多样性,通过采集、调查与分析5个省份异色瓢虫主要色斑类型、黄底型各色斑类型的比例及斑点出现频率,以17个地区数量较多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了各瓢虫种群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5个省份的异色瓢虫种群中,黄底型数量比例显著高于黑底型,黑底型中黑缘型数量比例极少。内蒙古贺兰山地区的黄底型异色瓢虫中,十九斑变型所占比例最大,占28.77%;其中斑点3出现的频率最高,占84.43%,半斑出现的频率最低,占28.7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除了云南异色瓢虫种群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外,其它16个地区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影响异色瓢虫形成不同色斑的关键因素很有可能是遗传基因之外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取食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对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虫态的烟粉虱时,红星盘瓢虫从卵到成虫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虫态的桃蚜时,红星盘瓢虫一、三和四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四龄幼虫的成活率差异显著。分别取食烟粉虱的混合种群(卵、各龄若虫和蛹)和桃蚜的混合种群(卵和各龄若虫)时,瓢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d和15.7d、81.1%和70.0%。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64.6d和86.0d、389.4粒和960.4粒。红星盘瓢虫捕食烟粉虱和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967和0.0964;净增殖率(R0)分别为118.7573和355.3586;世代平均历期(T)分别为49.4d和60.9d;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015和1.1012。  相似文献   
55.
复硝酚钠对番茄生长的调节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硝酚钠是一种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番茄开花期和坐果期2次施药,能有效加快番茄果实的膨大速度,提高番茄坐果率,增加产量35.95%~41.32%,并能降低番茄的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番茄的Vc、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56.
紫外诱变对绿僵菌素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sopliae MaQ10 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UV)诱变其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分别测定了40个突变株的绿僵菌素产量.结果表明,出发菌株MaQ10的绿僵菌素A和B(DA和DB)产量分别为(106.81±9.55)和(29.53±2.70)μg/mL,分生孢子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45.05±7.77)和(10.83±1.05)μg/mL,原生质体突变株的DA和DB平均产量分别为(68.97±6.07)和(11.80±1.35)μg/mL;绿僵菌素产量最高的分生孢子突变株是 08 菌株,其DA达到(158.29±3.85)μg/mL,比出发菌株增产48.21%;产量最高的原生质体突变株是24菌株,其DA和DB产量分别达到(146.95±12.28)和(36.91±5.37)μg/mL,比出发菌株分别增产37.59%和25.11%.分生孢子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5.00%和0,负突变率分别达到85.00%和97.50%;原生质体诱变的DA和DB正突变率分别为17.50%和5.00%,负突变率分别为70.50%和95.50%.原生质体诱变效果优于分生孢子诱变效果.另外,紫外线诱变不会改变DA与DB产量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与8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普力克、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4种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相容性较好,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的萌发率均在75%以上;随着培养液中三唑酮、百菌清和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下降.在第10 d,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3种混合物中高效氯氰菊酯对3龄小菜蛾、啶虫脒对3龄蚜虫和吡虫啉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90.43%、92.34%和93.72%,但阿维菌素与玫烟色拟青霉的混合物对3龄小菜蛾的致死率仅为64.24%,与单独使用玫烟色拟青霉的致死率87.35%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3种农药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可与玫烟色拟青霉混合使用.在使用玫烟色拟青霉3 d后喷施普力克和百菌清对2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但喷施杀毒矾与三唑酮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39.37%和43.31%.  相似文献   
58.
变叶木品种对B型烟粉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温度为(2 6±1)℃,湿度为75 %~90 % ,光∶暗为14∶10 ]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在撒金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Aucubaefolium’、美丽变叶木C .variegatumnov . ?和彩叶变叶木C .variegatum‘Mons florin’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上述3种相应寄主上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2 3 4 9%、8 83%和5 81% ;发育时间以在美丽变叶木上最短,为2 2 17d ,彩叶变叶木上最长,为31 2 5d ,差异显著;成虫寿命在彩叶变叶木上最长,为12 39d ,美丽变叶木上最短,为6 93d ;在相应寄主上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30 85、2 7 87和72 4 5粒;在撒金变叶木上的内禀增长率(rm)最大,为0 0 4 4 9.综合比较该试验中的3种变叶木,撒金变叶木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较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59.
几种重要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排序为:吡虫啉〉阿维菌素〉敌敌畏〉乐果〉扑虱灵;扑虱灵、乐果和吡虫啉对烟粉虱卵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3d时5种药剂对烟粉虱1~2龄和3~4龄若虫的毒力排序分别为阿维菌素〉吡虫啉〉乐果〉扑虱灵〉敌敌畏和阿维菌素〉吡虫啉〉敌敌畏〉扑虱灵〉乐果。  相似文献   
60.
利用寄主适应性评价模型,研究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在玉豆、扶桑、芙蓉和烟草4种寄主上连续多代的寄主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烟粉虱种群能够随着取食经验的积累而快速提高寄主适应性水平,但是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寄主转移试验的结果则显示,烟粉虱通过取食经验获得的适应性改良不能够稳定遗传,说明烟粉虱种群在不改变遗传基础的情况下具备快速调节寄主适应性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