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8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为干扰对松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澎涛  刘鸿雁  陈杉 《林业科学》2002,38(4):162-166
干扰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的现象 (Grime ,1 979)。它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干扰可以来自自然界 ,也可以来自人类活动。自然干扰包括火、风灾、病虫害爆发、土壤侵蚀等。人类的采食、践踏等也是干扰。自然保护区的人为干扰涉及多个方面。特别是旅游活动的开展 ,旅游设施的修建以及保护区内的村庄 ,均可能对保护区内的保护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刘鸿雁 ,1 994)。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均涉及到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 (Burdenetal.,1 978;Cole,1 987;Halletal.,1 989;刘鸿雁等 ,1 997…  相似文献   
52.
应用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地理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的空间异质性,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也存在着空间分异。本文根据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形成机理,建立了通用性较强的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官司河模型根据流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把流域分成一系列的单元和作用层,以单元和作用层为基本单位,连续计算每个单元和作用层的水文过程和水文要素变化,包括降雨输入、冠层截留、枯落物层吸水、入渗、蒸散、壤中流、地表径流等,进而得到流域水文的时空变化。用此模型模拟了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3.
"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林业科学》2005,41(4):184-188
针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植被群落蒸散量测定及其分量确定的问题,基于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概念、具体布设和计算方法,并应用本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2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蒸散量及其分量,通过与热脉冲测定方法的对比和验证,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它可以作为测水分平衡的一种方法加以应用,最后对该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森林水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水文学是研究森林与水之间关系的学科,文中从单个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水文效应这2个方面对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简单述评,介绍了截留、入渗、蒸散、径流及土壤水分运动等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及模型研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研究及模拟。  相似文献   
55.
该文在建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各器官分配比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总生物量和林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表达;利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蓄积量数据计算的各龄级生物量比实测数据更能代表林分的实际平均生长情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因器官而不同;杉木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落后于连年生产力近十年,因此使用平均生产力并不能真正代表杉木人工林每年的实际生产力变化情况.此结果为第二次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以提高中国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6.
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典型坡面的土壤电阻率空间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坡面土壤水文特征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电极电阻仪法(ERT),于2009年5月初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一个长约600 m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坡面上,设置了从坡顶至坡底的1条纵向样线及处于不同坡位的水平分布的3条横向样线,多点测定了多层土壤的电阻率值并分析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在纵向样线上总体有较好的空间连续性及一定的空间变异性,随着坡位下降,电阻率呈现出由坡上至坡中上逐渐减小和然后又恢复性增大的过程。由于局部特殊的土壤特征、地貌及植被分布差异,使土壤电阻率沿坡面纵向变异程度大于不同坡位的横向变异程度。在土层垂直方向上,由于石砾含量和岩石比例随深度逐渐增多,电阻率表现为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电阻率与土壤总孔隙度和体积含水率相关最紧密,尤其与体积含水率相关较好,说明通过测定坡面电阻率推求土壤水分等土壤特性的坡面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重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凋落物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酸雨区铁山坪进行定位样地监测,调查受害马尾松纯林2009年生长季(3—11月份)凋落物数量和组成的月变化特征,并与气象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凋落物总量为4704.27kg.hm-2,其中,松针和松枝是主要组分,各占调查物总量的53.68%和25.69%,松花、树皮、松果和其他组分各占8.29%,5.12%,1.71%和5.51%;受害林分的凋落高峰较健康林分出现的早;其月凋落总量受当月风速(P<0.05)及前月40cm以上土层含水量的显著影响(P<0.01);凋落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存在1个月的时间滞后;凋落物中的松针、松枝的凋落量随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而增加,松针响应最敏感,松枝在土壤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后才显著增加;松花、松果的凋落分别受风速(P<0.01)和降水的显著影响(P<0.05),而树皮凋落则受气温、降水和蒸发的综合影响(P<0.05)。总体来看,酸雨区受害森林细根减少,特别是深层细根减少,导致抵抗土壤干旱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8.
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植被对当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蒸发过程的影响,于2001年7—10月,对宁夏固原县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蒸发做了对比研究。在观测期内,不同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强弱依次表现为,弃耕地>华北落叶松林地>铁杆蒿+长芒草地>中国沙棘林地;各种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在生长季的旺盛时期(7—8月)要显著高于生长季后期(9—10月)。土壤水分蒸发的昼夜分段测定表明,在观测期内,土壤水分的蒸发在夜间出现了“负平衡”,尤其进入9—10月以后,这一现象更为突出,说明夜间凝结水数量大于相应的蒸发量。  相似文献   
59.
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径流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泾河流域内14个水文站和189个雨量站的水文序列数据(1966-2005)为基础,分析了泾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尤其是2000年后减少趋势极为显著;各子流域间径流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干流杨家坪以上及雨落坪、杨家坪至张家山区间各子流域的径流系列减少...  相似文献   
60.
六盘山主要树种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认识树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种内和种间差异及随水分生境条件和季节的变化特征,2010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区)和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区),测定了两种不同水分生境内主要树种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δ13C值存在着明显的冠层部位差异,但各树种表现各异,其中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r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油松(Pinus tablaeformis)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下部>上部>中部。各树种叶片的δ13 C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变化随水分生境条件而异。在半湿润区,各树种的δ13 C值在生长季初期较高,但随生长季的持续而降低;在半干旱区,各树种的δ13C值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态势。在两种不同水分生境下,华北落叶松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ldes)叶片的δ13 C值存在着明显的种内个体差异:旱季,同一树种在半干旱区树木叶片的δ13C要大于半湿润区;但雨季两地树木叶片的δ13C差异不大,说明这种季节差异受当地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格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