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196篇
基础科学   169篇
  168篇
综合类   1103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661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鱼、虾、蟹人工苗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轮虫中混杂桡足类导致育苗失败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用轮虫和桡足类对晶体敌百虫忍耐性的差异,在不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彻底清除桡足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轮虫和桡足类对敌百虫的忍耐性有较大的差异,轮虫和桡足类的96h敌百虫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和0.2mg/L;致死浓度分别为3.0mg/L(96h)和0.4 mg/L(72h);在敌百虫添加浓度0.5~2.0mg/L条件下,敌百虫对轮虫繁殖率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加大而增加,但这一影响是可逆的,一般在2~3d后即可恢复正常。在苗种生产实际中,将敌百虫处理浓度定为1.0~1.5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2.
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肉与螺壳分离病是方斑东风螺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壳高0.5cm以下的稚、幼螺阶段,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中混入以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为主的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进而诱发稚、幼螺肉壳分离疾病发生的镜检检查结果。通过采取杀灭螺池中桡足类的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研究结果验证了桡足类对方斑东风螺稚、幼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体长10.4~8.0cm、平均体长8.6cm;体重19.5~12.2g平均体重16.63g的点带石斑鱼的淡化试验,分别采用盐度突变及渐变淡化两种方式,在水温27.5~29.0℃,经过30d的试验,结果是:将点带石斑鱼鱼苗从盐度(‰)30的自然海水中直接投放至盐度2.6的水体中时,其成活率100%;直接投放至盐度1.3的水体中的成活率80%。而渐变淡化,在盐度降至0.3时的成活率100%,进入纯淡水时的3d后才有逐渐死亡现象出现,10d后的成活率55%。点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从纯海水至盐度5.2,随着盐度的降低其生长速度加快。研究结果证明,点带石斑鱼对盐度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但能在海水中养殖而且也可以在河口及低盐地区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84.
克隆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a~+/H~+-exchange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3 624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 886 bp,可编码96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0.8 kDa和7.42,具有信号肽和典型的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含12个跨膜α螺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的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一致度最高,达到84.9%;该基因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精巢、鳃等;该基因在受精卵时期表达水平最高,大眼幼体时期次之。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在低盐(盐度7和17)胁迫过程中,Na~+/H~+-exchanger基因在20 min表达水平最高,之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在高盐(盐度37)胁迫(20 min~2 h)期间,该基因表达水平先下降再逐渐上升。Na~+/H~+-exchanger基因在拟穴青蟹大眼幼体阶段盐度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低盐显著诱导Na~+/H~+-exchanger基因的高表达,推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基因在低盐环境下发挥重要的渗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5.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海水养殖虾蟹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虾蟹类不同地理种群或品种自繁、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对其后代形态、生长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优良品系的选育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培育出藻体薄且适合在我国南方高水温海区栽培的紫菜新品种,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和高温胁迫处理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野生型品系(PC-WT)的叶状体,分离出优良品系PC-M,随后通过研究2个品系在耐高温性、生长、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单孢子和壳孢子放散量等方面的差异后发现,在18和23°C温度组中,2个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和假根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27和29°C温度组中,PC-M品系的壳孢子存活率比PC-WT品系分别提高了250.7%和305.4%,分裂率分别提高了42.4%和67.1%,假根发生率分别提高了86.6%和175.3%;将在23°C下培养30 d的叶状体分别置于18、23、27和29°C下培养10 d,在18、23和27°C组中,PC-M品系的叶状体绝对生长率分别是PC-WT品系的5.1、5.3和7.5倍,特定生长率分别是PC-WT品系的1.3、1.3和1.8倍;在27°C下培养15 d或在29°C下培养10 d,PC-WT品系的叶状体均放散了大量的单孢子,藻体流失严重,仅剩下基部,而PC-M品系的叶状体均没有放散单孢子、藻体形态完整、光泽好、生长速率快,培养至30 d后才发生轻微的卷曲。与PC-WT品系相比,常温组(23°C)的PC-M品系的3种主要光合色素(chl.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以及壳孢子放散量分别提高了39.4%、209.8%、94.8%和36.7%,但藻体的平均厚度反而减少了31.6%。上述结果证实,与PC-WT品系相比,PC-M品系具有藻体薄、色素含量高、生长快、耐高温、壳孢子放散量大、单孢子不放散等优点,有望被培育成适宜栽培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7.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88.
不同品种黑木耳多糖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8种不同品种的黑木耳,以多糖(APS)的得率为指标,探讨不同品种的黑木耳中多糖含量的差异;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APS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APS水提的最佳条件下,不同品种的APS的含量差异较大,提示在开发利用黑木耳时应重视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89.
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维修模式在农机维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设备维修不仅要考虑到维修性、可靠性、经济性,而且还要追求社会性、环境性、可持续发展性.为此,提出了RCM与绿色维修相结合的一种现代维修模式.针对现有的维修模式系统地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在RCM维修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利用率等因素提出了实施绿色维修的思想.同时,具体探讨了绿色维修的方法、系统模型、绿色方案的设计以及绿色维修在机械维修中的应用,并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Improved Analysis of Hierarchy Process)对绿色维修方案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