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农田爆破成腔技术要素与作物产量关系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腔体密度、埋深和孔底防渗处理措施是农田爆破成腔技术的3个要素。该文在简介该技术的实施方法和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分析后,以小麦产量为依据,按照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各要素与产量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孔底的防渗处理方法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的试验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
着眼于渭河流域径流过程的水文学特征研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以径流序列的分形研究为依据,基于GIS手段,运用Hawths Analysis Tools工具,对渭河干流和二岸主要支流年、月径流过程的分维数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了渭河干流站之间,干流与支流之间以及北岸支流与南岸支流之间径流过程分形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的...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井塘结合模式在含水层补给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利用HYDRUS软件构建了二维轴对称模型。通过对已有文献中实际场地有井无塘模式复现验证了本文建模过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不同塘半径下(5、15、25 m和35 m)井塘结合、有井无塘和有塘无井3种模式的补给效果,以及不同包气带质地(砂土、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和壤土)和井深(33、38、43 m)对井塘结合模式入渗和补给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复现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决定系数R2均在0.98以上;(2)不同塘半径下井塘结合模式的补给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模式,但渗透塘半径为5 m时,井塘结合模式730 d的累计补给量分别为有井无塘和有塘无井模式的1.02倍和36倍,而当渗透塘半径增大到35 m时,井塘结合模式730 d的累计补给量则为有井无塘和有塘无井模式的2.6倍和1.54倍;(3)不同包气带质地下井塘结合模式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呈线性增大的趋势,而累计补给量则分别在26.3 d、38.9 d、81.9 d和164.4 d时(湿润锋达到稳定状态)才随时间增加呈线性增大的趋势,随包气带渗透系数Ks的增加,湿润锋首次到达补给区域的时间分别为0.75、1.38、3.63 d和8.63 d;(4)井深每增加5 m,井塘结合模式730 d的累计入渗量分别增加5.5%和5.9%,累计补给量分别增加9.5%和9.8%,湿润锋首次到达补给区域的时间则分别减少31.8%和25.6%。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人工补给调蓄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农田爆破成腔技术是黄土区提高天然降水农业利用率的新方法。以2000年试区农田各深度土壤水分数据和试区的日降水量为主要研究数据,通过对次降水条件下不同处理措施地块不同深度上的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分析,推求出不同处理地块中土壤水分可稳定保存的深度范围,以此确定本区气候条件下,最佳的爆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5.
均质地层和定流量条件下均衡纵剖面的形成过程与最速滑降问题类似.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用大量的室内实验成果验证了理想的均衡纵剖面应最接近于一条摆线,从而证实了理论推求的结论,并为均衡纵剖面理论的实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占用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归纳出地下水农业利用历史演变的特征。即:(1)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牧业活动范围的扩大而趋于复杂化和多类型化;(2)地下水农业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农业利用程度与方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7.
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相关分析法分别对年和季降水径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径流与不同时段降水的响应关系,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秃尾河流域年径流呈显著减少,年降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秃尾河流域四季径流均显著减少,夏季径流变化与年径流变化趋势一致;降水量则春季增加,夏季减少,而秋季和冬季降水先减少后增加,年降水变化主要受夏季和秋季降水变化的影响。(3)秃尾河流域夏季径流对同期降水的相关程度最强,冬季最弱;年径流与最大一个月降水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夏季。(4)相比于基准期,水土保持效应时期(1978—1998年),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比重为27.4%,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的比重为72.6%,其中取用水比重为13.9%;资源开发期(1999—2000年),年径流对降水的响应比重为21.4%,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比重78.6%,其中取用水活动比重为17.4%。自人类大规模活动以来,人类活动始终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取用水比重有所增加;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28.
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农业利用历史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占用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归纳出地下水农业利用历史演变的特征。即:(1)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牧业活动范围的扩大而趋于复杂化和多类型化;(2)地下水农业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农业利用程度与方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9.
为了针对性地研究黄土高原区各类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机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运用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方法,提出了农业环境地质系统包含农业地质环境和人类农事活动两子系统,某区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状态可由人类农事活动对农业地质环境要素的进占程度描述,并以信息熵理论来表征这一状态变化过程,探讨了区域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状况的评价方法和步骤,最后以陕西省黄土地区为例进行了实际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农业区面污染造成的河流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以离子型为主的硝态氮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径流大小的变化关系为河流水体含氮量预报的基础,选择农业区密集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为研究对象,观测干流上控制性水文站维克斯堡站,对收集到的相关径流和水体硝态氮资料进行分析;运用Baseflow基流分割程序对径流序列分别进行日、月基流分割,将所分割的基流运用耶鲁大学Loadrunner程序,延伸和补全所选站点水体硝态氮的逐日质量浓度序列,并进一步建立逐月数据序列;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水体月硝态氮质量浓度进行了验证预报,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步骤与预报公式.预报结果显示:对密西西比河下游水体月硝态氮质量浓度预报平均误差为7.5%.由此可见所提出的步骤和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可用于实际的河流水体月硝态氮质量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