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timycin 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timycin A是由链霉菌(Streptomyas sp.)产生的一种大环二内酯类抗生素,从发现到现在的60年间,其组分也从最初的4个扩展到15个.文章从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介绍,并对与之相关的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抑菌霉素A17对12种病原真菌及3种害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稀有放线菌7310菌株的发酵菌丝中经溶媒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出来一种活性成分,经结构鉴定为新结构化合物——抑茵霉素A17。抑茵霉素A17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对家蝇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其LC50值仅为1.56μg/ml,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击倒供试虫体;对菜粉蝶和小菜蛾幼虫也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值分别为106.27和172.9μg/ml。以常见的12种病原真菌作为供试菌,在室内进行了抑菌霉素A17抑菌活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抑菌霉素A17硅胶层析粗提物对12种供试真菌中的甘薯软腐病病菌、柑桔酸腐病病菌、桃黑星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番茄芽枝病病菌、莴苣菌核病病菌、荔枝霜霉病病菌、炭疽菌、弯孢霉、拟茎点霉和果腐葡萄孢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拟茎点霉的活性最强,抑制中浓度仅为0.1μg/ml。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瘤矮病—广东湛江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新发生的水稻瘤矮病于1981~1982年在广东湛江地区的信宜、高州和化州县发生流行。室内用叶蝉接种2叶龄的稻苗,在10~11月广州温室温度约为土9~23℃下,潜育期为13~28天,主要症状为病苗矮缩,叶片浓绿色,叶背及叶鞘上长有若干个淡黄绿色近圆形小瘤(0.1~1.2毫米直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昆虫介体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 Uhler.)。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a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不能传病。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tsc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电光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24小时。潜育期在平均室温22~23℃下为13~24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与泰国和马来西亚报道的水稻瘤矮病相同。 相似文献
5.
早青2号黄瓜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青2号为1987~1990年选用抗病的黄瓜雌性系75-1作母本,优质的黄瓜品种(品系)56号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从播种到始收53天,一般666.7m2产3000kg,高者可达4000kg,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瓜条圆柱形,长21.0cm、横径4.3cm、皮色深绿有光泽。适于广东、海南、广西、湖南、福建、江苏等南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7.
抗生素2507对黄瓜疫病菌的抗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一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菌株产生的抗生素2507,其有效物有6个组份,与抗生素的Ⅳ类A族中的蓝菌素相似,试验结果表明,黄瓜 疫病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2507药液的V8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一箭双雕明显的抑制菌丝的尖端形成膨胀泡后破裂,细胞内物质内外泄漏,菌丝致病力减弱,药液浓度为150ug/ml时对疫病菌的致病性抑制效果达到60.7%,在温室条件下抗生素2507对黄瓜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高达100%和91.1%,EC50分别为77.9和95.7ug/ml。 相似文献
8.
新农抗天山菌素的杀虫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菌素(tianshanmysin)是从链霉菌GAAS7310 Streptomyces sp.的发酵菌丝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为了确定该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它对卫生害虫家蝇和田间常见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天山菌素对家蝇Muscadomestica具有很高的毒杀活性,死亡中浓度(Lc50)为0.6μg/mL;对甘薯软腐病病菌Rhizopus nigrtcans Ehrb、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grum EL.et Halst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3种病原真菌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70.66、114.95和47.17μg/mL。因此GAAS7310是一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农用抗生素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黄瓜抗炭疽病的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开始,抗炭疽病列为黄瓜新品种选育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国外五十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Barnes和Epps( 1952)在黄瓜引进材料中发现两个抗病类型[1],Littrell和Epps(1965)提出标准接种方法(2)。国内黄瓜抗炭疽病育种起步较晚,鉴定方法尚未见报道,品种和病原与国外存在地理差异,在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借鉴国外方法的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在分生孢子的培养,接种方式,接种浓度,接种苗龄以及不同品种的抗性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初步提出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黄瓜炭疽病分主孢子的培养 选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