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开展当归不同播种期育苗试验,探究播种期所对应气候因子对当归种苗生理指标及质量的影响,寻找当归育苗的最佳气候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各气候因子与种苗单根重、根粗、产量、一级苗比例、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地温、平均气温、≥10 ℃有效积温及降水量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产量分别比 6 月 10 日、6 月 30 日播种的种苗产量高 11. 96%、65. 63%,MDA 含量分别低 2. 02% 和 29. 4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较高,药材产量达 1 691. 2 kg/hm2 。综合种苗生理指标及产量,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抗逆性强,早期抽薹率低,药材产量高,可作为适宜播种期,其对应的气象因子可作为适宜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对野果资源的食用开发提供评价和筛选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40种可食用野果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的标准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为风味口感(0.2674)>营养保健(0.1245)>贮藏难度(0.0884)>结果产量(0.0733)>适应能力(0.0658)>驯化技术(0.0658)>观赏价值(0.0590)>资源储量(0.0442)=新颖程度(0.0442)>产品卖相(0.0368)=食用风险(0.0368)>繁育特性(0.0329)>采食时间(0.0314)>药用价值(0.0295)。经筛选,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蓬蘽(Rubus hirsutus)等5种野果被评为I级开发利用对象;插田泡(Rubus coreanus)、木通(Akebia quinata)、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14种野果被评为II级开发利用对象;北枳椇(Hovenia dulcis)、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珍珠栗(Castanea henryi)等9种野果被评为III级开发利用对象;高梁泡(Rubus lambertianu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等12种野果被评为IV级开发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种子适宜采收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益母草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确定益母草种子的适宜采收时间.方法:先分别测定34份不同产地的益母草种子的千粒重、水分、净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出苗率,并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K聚类分析,制定益母草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并对9份不同采收时间的益母草种子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利用制定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确定益母草种子最适宜采收时间.结果:将益母草种子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级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7%,发芽势不低于83%,发芽指数不低于24.89,千粒重不低于1.035 5 g,净度不低于95.4%,含水量不超过8.21%;二级种子发芽率不低于77%,发芽势不低于56%,发芽指数不低于20.48,千粒重不低于0.878 3 g,净度不低于94.0%,含水量不超过8.24%.9份不同采收时期的益母草种子中,CS-3为一级种子,CS-6、CS-7为二级种子,CS-1、CS-5、CS-8为三级种子,CS-2、CS-4、CS-9为四级种子,因此确定了益母草种子的最适宜采收时间为8月上旬.结论:制定了益母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为益母草种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并采用此分级标准确定了益母草种子最适宜的采收时间,为益母草种子的适时采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堆垛车的设计效率,减少企业对设计研发新产品的投入及推进我国堆垛车的设计创新。以堆垛车核心零件为例,利用NX11.0为平台,VS2012为开发工具,结合NX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集参数化建模以及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实现了堆垛车零件的自动创建及自动分析。该系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质量,为新产品的研发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6.
7.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为了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最大高效的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概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水稻真菌病害发病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缺乏有效早期预警技术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空气流中水稻真菌病害光电检测方法。该文根据微尺度下孢子富集动力学特征设计了病害孢子高效富集微流控芯片,并结合光电检测系统进行病害孢子的检测。试验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孢子富集量的大小对微流控芯片通道尺寸进行设置。根据光检测原理和不同浓度孢子在富集区形成的光衰减特性,筛选具有高灵敏度特性的检测光强。在以检测光谱的灵敏度性能为目标并综合考虑线性度的基础上,优选检测波长。以水稻稻曲病菌孢子为检测对象,进行了自动化微流控富集和光电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光源光强1.1×104 cd,波长为650 nm时,利用所述检测方法针对水稻稻曲病菌孢子检测结果(相比与镜检值)误差小于17.5%,根据检测结果建立相关系数为0.992 9的检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及可靠性。研究结果为便携式作物病害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方法] 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率变化情况,结合各年度水利年鉴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地理空间数据,研判现状条件下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形势,确定陕西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及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提出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的实现途径。 [结果] ①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量不断降低,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2 686.00 km2降低至2022年的62 637.02 km2; ②至2050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削减水土流失面积21 607.05 km2,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79.02%; ③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分别为71.42%,73.97%和75.62%。 [结论] 科学合理地确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可以满足陕西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