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帘对夏季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分别用湿帘和排风扇降低种鸡舍舍温,现观察两种降温设备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两舍的平均日最高舍温相差4.34℃,育成鸡(14 ̄24周龄)的体重、均匀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鸡(34 ̄44周龄)的产蛋率、死淘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对沙柳颗粒致密成型过程中的力链特性,在采用PFC2D离散单元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力链长度和数量等随轴向应变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加载使得更多的高应力颗粒相互粘接形成强力链;强力链长度和数量成反比,统计发现最长的力链是由9个颗粒构成的;初始孔隙率对强力链数量和短程力链影响较大。对不同应变时期的强弱力链进行量化处理发现:强力链聚集在轴线附近,对体系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弱力链聚集在模型边壁和底部,对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沙柳颗粒单轴压缩过程经历应力强化、应力波动2个时期,选取时间顺序为轴向应变0.91%,1.88%,2.82%,3.75%时对力链的平面分布进行细致分析,力链整体强度依次递增。模型加载过程中随着应变的增大,强弱力链数量均发生变化,最终在模型顶部生成的力链最强、中心层次之、底部最弱。力链网络显示出很强的各向异性,较为集中的竖直方向力链为体系稳定性发挥了巨大作用,力链各个方向的接触个数和法向接触力分布变化证明了此论断。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雌、雄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药膜法,以LC10、LC20和LC40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桃小食心虫成虫24 h,分别测定药剂压力解除后0、6、12和24 h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效氯氰菊酯LC10浓度处理能抑制桃小食心虫成虫的ECOD比活力,且随处理浓度增加,高效氯氰菊酯对ECOD活性的诱导作用逐渐体现,LC40浓度处理组EC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此外,LC20和LC40浓度处理组可诱导桃小食心虫雄蛾CarE和GSTs比活力的增加,但对于雌蛾则结果相反。当药剂压力解除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体内ECOD、CarE和GSTs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药剂浓度越高对其解毒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越显著,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研究显示,从短期响应来看,桃小食心虫雌、雄蛾体内的3种解毒酶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均表现较为活跃,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由于雌、雄蛾个体的生理机能以及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这种生理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掌握黄顶菊田间种群发生动态,为黄顶菊防除提供参考,对其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定点连续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黄顶菊主干高度与真叶数的周年生长均呈逻辑斯蒂曲线变化,以6月4日主干4对真叶、高度约5~7 cm为临界,主干生长明显分为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两个时期.春季出苗的黄顶菊,64.9%的植株主干高度在150~199.5 cm之间,最高可达242 cm;54.1%的植株主干真叶数在19~21对之间,最多可达24对.在8月8日和8月28日黄顶菊主干顶部累计现蕾比率分别达5%与95%;主干顶部累计开花比率达5%和95%的时间为8月14日与9月8日. 相似文献
6.
黄顶菊种子传播途径及定植能力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 Kuntze]是近年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有害植物。通过测定黄顶菊种子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萌发能力,研究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及定植能力,结果表明,该植物种子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耐低温、耐浸水能力,未成熟种子仍能正常发芽,同时具有较强的破土能力。具体为:土壤绝对含水量低至15%时,仍有2%的种子发芽;在-20℃的条件下保存3个月,发芽率依然能达到30%以上;持续浸泡3个月后种子的发芽率仍达到10%左右;开花后20 d的不成熟种子发芽率达4%;覆土深度为10 mm以上时,仍有极少数种子能发芽。由此推断,该植物种子可以在花穗中随水流传播,人工携带花朵也可造成人为传播;种子的定植能力极强。防治中首先应切断其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是害虫可持续治理和杀虫剂科学应用中一项较复杂、重要的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化学杀虫剂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鉴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文献资料,分类整理了杀虫剂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力、生态行为和抗药性等方面的亚致死效应,主要阐述了有关解毒酶及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亚致死效应作用机制,并对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更全面深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及科学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苹果蠹蛾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苹果蠹蛾研究的年度、国家、作者、机构、来源期刊进行了发文量和被引分析,客观地呈现苹果蠹蛾的研究现状。检索结果表明,在WOS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到来自49个国家的1 084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文献636篇;CNKI期刊中检索到429名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文献242篇。美国参与发文量最多,且美国农业部是发文最多的机构,为173篇;在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文量最多。文中总结了国际上9位核心作者和我国国内4位核心作者。我国与国际上研究内容差异较大,我国国内40.50%文章是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其次是检疫、信息素、田间生态研究,我国对苹果蠹蛾的颗粒体病毒及不育技术仅有少量报道。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