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北京地区肿腿蜂的繁殖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3年广东省在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幼虫上发现了肿腿蜂(Scleroderma sp.),1975年山东省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幼虫上也发现有此蜂寄生。随后,广东、山东和河北等省开展了对肿腿蜂的研究,证明对上述两种天牛有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繁殖和利用问题,1978年秋我们自广东省化州县、河北省望都县引进了肿腿蜂,于1979—1980年进行了室内繁殖和野外放蜂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前言在1982年以前,有关中国境内舞毒蛾天敌的专门报道较少,在散见的出版书刊中曾提到一种病毒和一些寄生天敌。1982年我们在北京市、黑龙江和吉林省的52个考察地点进行了为期8周的考查。本文主要报道考察中所采集到的有关舞毒蛾的天敌。材料与方法考察地点及详细情况见Schaefer等的文章。在考察的52个地点采集了舞毒蛾的幼虫和所见到的捕食舞毒蛾幼虫的天敌,并将舞毒蛾幼虫进行饲养,直到寄生天敌全部出来为止。舞毒蛾的幼虫饲养在90×15毫米的塑料培养皿,纸盒或塑料袋中,用蒙古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包括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等。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同一地区,由于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常出现世代分化。世代分化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松林和不同树木之间都有差异。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也有差异。滞育与幼虫孵化期、气候、生态条件和食料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林业科学,1987,23(3)〕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