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9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314篇
基础科学   253篇
  646篇
综合类   3571篇
农作物   564篇
水产渔业   337篇
畜牧兽医   987篇
园艺   554篇
植物保护   26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茶叶抖筛机是茶叶精加工的关键装备,传统抖筛装备主要通过经验设计,筛分性能较差,主要表现在筛净率较低、误筛率较高。该研究结合抖筛机的筛分原理,运用solidworks构建虚拟样机,利用EDEM软件建立茶叶颗粒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对茶叶颗粒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曲柄半径和筛面倾角是茶叶抖筛机筛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筛净率、误筛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当连杆长度为1 977 mm、曲柄半径为25 mm、筛面倾角为2.8 °时,茶叶筛净率为94.5%、误筛率为4.61%,筛分性能最优。以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筛净率为93.8%,误筛率为4.73%,生产效率为319kg/h,较优化前筛净率提高3.42%,误筛率降低7.62%,生产效率提高8.87%。该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筛分装备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
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辣椒施用由碱渣与城市污泥配制而成的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辣椒施用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后,消除了土壤酸性的主要障碍,植株根系活力增强,椒果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与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相比,土壤的pH值提高0.69、盐基饱和度(CEC)提高33.18%、有效Al降低40.39%,辣椒的株高增加32.38%、产量增加133.63%、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264.35%、根系活力增加69.63%,植株的Ca和Mg累积量分别提高183.50%和123.61%.研究结果还表明,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的肥效等同或优于"田师傅"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前后外周血和胎盘局部人类白细胞抗原G1(HLA-G1)变化并探讨其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LISA方法检测孕晚期未临产组(剖宫产组)和临产组外周血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1(sHLA-G1)浓度,并通过RT-PCR法比较两组胎盘组织中HLA-G1mRNA水平。结果与未临产组相比,临产组血浆中sHLA-G1表达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胎盘局部中HLA-G1 mRNA数量也明显低于孕晚期未临产组(P<0.01)。结论分娩发动时胎盘合成和分泌HLA-G1减少导致局部和外周血中sHLA-G1下降,可能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并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导致循环及胎盘局部各种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使母胎界面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参加了分娩。  相似文献   
85.
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的开发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自然特点,坚持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出5种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并进行示范,以扩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生物基包膜氮肥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的影响,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盆栽试验条件下施用不同类型包膜尿素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探究不同类型包膜尿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综合增温潜势(GWP)、排放强度(GHGI)及小青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型尿素(I)、生物基包膜尿素(CRU)、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CIRU)能够显著降低N_2O、CO_2、CH_4 3种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量。与普通尿素(U)相比,处理I、CRU和CIRU的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20.79%~79.52%,CO_2的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46.53%~62.24%,CH4的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25.38%~30.11%。与处理U相比,处理I、CRU和CIRU的GWP分别显著降低了40.44%、60.66%和65.02%;温室气体GHGI与GWP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处理I、CRU和CIRU分别显著降低了26.32%、70.53%和78.95%。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CIRU具有最优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处理CIRU的小青菜产量最高,为1 960.00 kg·hm~(-2),较处理U显著增产68.00%。研究表明,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在提高小青菜产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菜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气态损失。  相似文献   
87.
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Henn)与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共同培养,测定培养物中洛伐他汀、橘霉素、色价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第8 d添加茭白黑粉菌的效果较好。当接种量为2 mL,孢子浓度3.42×108个/mL,洛伐他汀、橘霉素的含量比对照提高203%、274%,但色价却下降24%。形态观察发现,HF菌抑制红曲霉菌丝分支和子囊孢子的形成并导致菌丝的空泡增多。  相似文献   
88.
盘县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邦良  金辉  邹华芬  陈晨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37-139,142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既是重要的粮菜兼用食物,又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同时也是食品加工及多种工业的原料.由于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面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8个,总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而居第四位[1].中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5%左右,占亚洲种植面积的60%左右.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各省区几乎都有马铃薯种植[2],主要产区是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可耕地面积的大幅度递减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马铃薯将以其巨大的增产潜力和丰富的营养,逐步成为人类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89.
整精米率是影响优质长粒籼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区优质长粒籼稻适宜的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以3个长粒优质常规籼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收获期(90%谷粒成熟、完全成熟、完全成熟后6d)、储存期(10 d、40 d、60 d)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90.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