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6篇
  免费   1553篇
  国内免费   3274篇
林业   3300篇
农学   4123篇
基础科学   2550篇
  4710篇
综合类   9809篇
农作物   1720篇
水产渔业   991篇
畜牧兽医   4267篇
园艺   1248篇
植物保护   1715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1045篇
  2021年   1222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159篇
  2018年   810篇
  2017年   1197篇
  2016年   1029篇
  2015年   1444篇
  2014年   1388篇
  2013年   1655篇
  2012年   1972篇
  2011年   2164篇
  2010年   2069篇
  2009年   1865篇
  2008年   1765篇
  2007年   1721篇
  2006年   1552篇
  2005年   1398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590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563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粤丰早橘’是从‘南丰蜜橘’芽变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大、化渣性好等特点,平均单果质量58.3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6%,总糖含量11.80%,总酸含量0.52%。在广东韶关地区种植,果实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32.
赵春霞  杨焕民  李鹏  计红 《猪业科学》2004,21(3):52-53,59
本试验从三江白猪组织中提取总DNA,获得较高质量的模板样品。并对RAPD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RAPD分析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确保三江白猪遗传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33.
白东魁是从东魁杨梅群体中发现的粉色果实的杨梅变异株系,为研究东魁和白东魁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了两个品种3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花青苷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成熟果实中均可以检测出7种花青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但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在东魁和白东魁的幼果期和转色期均未检测到。白东魁成熟果实中除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外,其它6种花青苷含量均显著低于东魁,尤其杨梅果实中最主要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白东魁果实中的含量只有东魁的13.93 %,从而导致了两个品种成熟果实间色泽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4.
板栗壳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综述了板栗壳色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板栗壳色素的提取方法,展望了板栗色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5.
猪蓝耳病病毒感染野猪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蓝耳病、猪瘟RT-PCR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野猪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材料进行病原特征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病料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但不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对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株NPS2基因分析表明,野猪源蓝耳病病毒NPS2基因与家猪源同源性达95.2%以上,是存在基因缺失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究结果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引起野猪发病,应采取相应疫苗免疫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地方胡萝卜品种资源的核心样品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340份我国地方胡萝卜品种为材料, 通过对4个数量性状和9个质量性状的评价进行聚类分组, 设定适宜的阈值, 以靠近阈值最近的材料作为候选样品, 分别按10%、15%和20%比例初步构建了胡萝卜3个核心种质。对3个核心样品13个性状基本参数与总体资源比较的结果表明, 3个核心样品的β - 胡萝卜素、干物质及维生素C的含量平均值均与总体资源存在显著差异, 但核心样品的4个数量性状与总体资源符合度(表型保留比例) 比较好。核心样品9个质量性状表现型频率与总体无显著差异, 符合度均达到了100%。随着取样比例的减少, 核心样品的地域分布迅速减少, 10%核心样品的分布省市数比总体资源减少了8个, 资源主要来源省市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降到了35%。因此, 建议以15%~20%作为构建小规模胡萝卜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比例。  相似文献   
137.
人为影响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小尺度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沙漠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公路建设和重大工程相继实施 ,对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日益加深。本文以重大工程实验点为例 ,通过研究对比工程影响区内人工沙垄和自然沙垄的砂质新成土理化性状和植被群落特征 ,指出了沙漠生态环境在人为干扰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以及受损生态环境在人们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所具有的自然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8.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相似文献   
139.
黄博韦  李娜  赵慧洁  周冠华 《山东饲料》2013,(15):67-68,108
高光谱遥感影像具有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的特点,影像中的地物组成也多种多样,针对图像数据中目标出现概率较小、检测概率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超平面构建的高光谱数据目标异常检测方法。它通过对高光谱数据的结构分析,构建出高维空间中的背景超平面算子,以待测像元在其正交子空间的投影值来表征异常程度的大小。通过OMIS和AVIRIS实测数据验证,并与RX算法相比较,基于超平面构建的高光谱异常检测算法能够在多种背景环境下检测出纯度高、光谱差异大的异常像元,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虚警率,因此具备了有效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0.
赵小强  钟源  周文期 《草业学报》2021,30(5):103-120
玉米叶面积的大小及分布特征不仅影响其光合效率、蒸腾速率,而且与其耐旱性、耐密性、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紧密相关。深入剖析不同水旱环境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面积的分子遗传机理对玉米耐旱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构建的2套F2∶3群体为试材,在8种水分环境下,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对玉米相应叶(V18时期第10片叶、R1时期穗三叶)叶面积进行单环境和多环境联合QTL分析;参考玉米基因组B73 RefGen_v3挖掘稳定表达的QTLs (sQTLs)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IM法,单环境下2个生育时期2套F2∶3群体间总共定位到了7个玉米相应叶叶面积QTLs,主要受显性(81.0%)、部分显性(14.3%)和超显性(4.7%)等遗传效应的调控,其中在干旱环境下定位到了5个QTLs。采用MCIM法,在2套F2∶3群体间总共检测到6个相应叶叶面积的联合QTLs,其中1个表现为显著的QTL与环境的互作(QTL×E, Bin 2.08~2.09),1对QTLs (Bin 1.08~1.10与 Bin 2.08~2.09)参与了显著的加性与加性(AA)上位性互作。结合CIM和MCIM法进一步分析在2套F2∶3群体间检测到了6个sQTLs,其分别位于Bin 1.08~1.10、Bin 2.08~2.09、Bin 4.08~4.09、Bin 6.05、Bin 8.03和Bin 10.03处,并在这些sQTLs区间内确定了12个玉米叶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总共收集了75个玉米叶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些候选基因划分为3大进化分支,且上述检测到的12个候选基因分布于这3大进化分支上。这些结果为系统地解析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旱环境下相应叶叶面积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到的sQTLs可作为叶面积改良的重要染色体区段,检测到的候选基因为其进一步克隆、功能分析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