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9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林业   632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254篇
  621篇
综合类   3523篇
农作物   541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1301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26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揭示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海拔高度取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指标,现场调查植物物种数、土壤类型等,研究了该区域0~20cm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5.1625±1.2786kgm-2,变异系数24.77%。在海拔4424~4804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被盖度、30~40cm地下生物量、10~20cm土壤含水量、海拔高度、坡度、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而与0~1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N呈负相关关系,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是30~40cm地下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N含量。  相似文献   
92.
自1991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预警成效。介绍了预警系统的建设历程及运行模式,主要从减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对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减灾成效作了评价。对于减灾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投资的保护比(投资的土地保护比、投资的居民生命保护比和投资的固定资产保护比)和投资的减损比(投资的经济减损比和投资的人员伤亡减损比)来进行评价。预警系统投资保护比中,投资的土地保护比达15.11km2/万元,投资的居民生命安全保护比达40人/万元,投资的固定资产保护比为40.0~93.3;预警系统投资减损比中,投资的经济减损比为3.63,投资的人员伤亡减损比达5.69人/万元。相关评价数据和事例表明,该预警系统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应进一步加快预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3.
新疆于田县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对新疆于田县荒漠、交错带、绿洲3个下垫面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地温及蒸发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了各小气候因子的时序变化及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于田县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参数呈现出梯度式递增或递减的趋势,由荒漠到绿洲,气温、风速、地温及蒸发力逐渐减小,相对湿度逐渐增加,其中,荒漠与交错带两下垫面的小气候因子特征值及变化趋势相似,并与绿洲小气候因子相差较大。例如荒漠与交错带气温相差0.98℃,而与绿洲却相差3.78℃;荒漠平均风速比交错带(1.55m/s)仅高出0.28m/s,却是绿洲的4倍。3下垫面各小气候因子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并且由于受到外界大气候环境的影响,各因子的时序变化及垂直变化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94.
植被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自重以及风荷载对坡面的压力;二是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植物种类和生长期对含植被坡体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随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而变化,且这种变化难以量化.本文通过构建单株植物模型,分析含有不同类型植被的浅层均质土坡安全系数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植被自重、风荷载和根系的影响条件下,含侧柏和荆条的坡体安全系数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大,分别在树龄为50年和30年左右达到峰值1.549和1.817,随后趋于稳定,二者的峰值安全系数较植被种植初期分别增加46.8%和54.9%.植被自重和风荷载减弱坡体的稳定性,其中植被自重影响相对较小,使含侧柏和荆条坡体的安全系数分别降低0.1%和0.7%,而风荷载的影响较为明显,使其安全系数分别降低5.9%和5.8%.研究结果可为正确评估坡体稳定性以及布设植物护坡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6.02%,7.40%,8.23%,10.08%和13.20%)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的累积入渗量以及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均受到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同一入渗时刻,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却呈现出随时间增大的趋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体积越大,湿润体内水分、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分布范围越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入渗系数K值越小,入渗指数α越大。灌水结束时,湿润体内铵态氮绝大部分分布在湿润体半径r≤5cm范围内,而湿润体半径10cmr5cm范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湿润体半径r≥10cm时,铵态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主要集中分布在由膜孔中心至半径为10cm范围内,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硝态氮含量均随着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距离膜孔中心越近硝态氮含量越高;在同一位置处,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水分再分布,湿润锋逐渐下移,湿润体内铵态氮逐渐向下运移且其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随时间继续运移,上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减小,下层新湿润体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整个湿润体内硝态氮含量分布趋于均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缺硼对脐橙幼苗硼分配及叶片细胞壁组分硼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硼在维持细胞壁正常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期结果证实缺硼严重的脐橙叶片细胞壁结构改变程度也更大,但这种变化与细胞壁组分中硼的含量变化是否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缺硼对脐橙幼苗各部分硼分配及叶片细胞壁组分硼含量的影响,明确缺硼症状表现及细胞壁结构变化程度与细胞壁各组分中硼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材,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进行缺硼处理,测定根、砧木茎、接穗茎、上部叶、下部叶、叶片细胞壁以及细胞壁各组分硼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缺硼处理9周后上部叶出现叶片卷曲及叶片失绿等症状,而下部叶没有出现任何可见的症状。缺硼处理的脐橙幼苗各部位硼含量和硼吸收量均显著降低,缺硼降低了硼向地上部的相对分配比例且上部叶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在硼正常供应条件下,上部叶和下部叶游离态硼、原生质体硼和细胞壁硼的含量和相对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硼在不同类型脐橙叶片细胞各组分中的分配是相对稳定的。缺硼后水溶性硼 (包括游离态硼和原生质体硼) 在脐橙上部叶和下部叶中都降到极低的水平,尤其是原生质体硼百分含量下部叶甚至是低于上部叶的。缺硼后细胞壁硼占总硼的比例则由22%左右增加到80%以上。与叶片中硼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缺硼以后虽然上部叶和下部叶细胞壁硼含量都显著降低,但上部叶降低的程度远大于下部叶。进一步分析细胞壁组分硼含量变化,发现缺硼显著降低了上部叶细胞壁中离子结合态果胶硼含量而对下部叶的无明显影响,其他组分硼含量的变化趋势下部叶和上部叶一致。 【结论】 原生质体硼含量的高低并不是决定缺硼症状的主要因素,离子结合态果胶与硼的结合能力对缺硼条件下细胞壁的结构及缺硼症状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筛选耐低氮及氮高效的烟草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于苗期以低氮(0.5 mmol L–1)和正常氮(5.0 mmol L–1)处理74个不同基因型烟草,通过指标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及筛选出耐低氮基因型,并结合氮效率综合值分析表明,在低氮和正常氮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0.37~0.68和0.38~0.64。低氮和正常氮的主成分基本相似,在不同供氮条件下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均起主要作用。筛选出15个耐低氮基因型,占供试材料的20.3%,其中8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低效型,占耐低氮基因型的53.3%,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40.0%,1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高效型,占0.7%;筛选出8个低氮敏感基因型,其中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高效型,占75.0%,2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25.0%。初步确定14P9为耐低氮、氮高效基因型,中烟100和K394为低氮敏感、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
应用物元理论,以河道质量评判为例讨论了物元集合的建立、等级关联度的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河道质量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并将河道质量综合评判物元模型与GIS技术先进的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对东台市头灶镇主要河道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将评判结果直观地显示给用户。评价结果显示主要河道的总体评价级别多为3级,占河道总数的60%,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河道疏浚规划管理部门可依据此评价结果,作为河道疏浚规划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野蔷薇种子休眠和萌发整齐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蔷薇的种子低温砂藏30 d才开始发芽,然后再需50d时间才能结束发芽,发芽率为75%左右.酸处理、酸蚀裂口处理可缩短种子低温砂藏时间和发芽时间;通过清水分级可剔除劣质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将野蔷薇种子用盐水分级,剔除劣质种子,然后将分级种子用浓盐酸处理20 min,制成酸蚀种子,再经裂口处理,制成分级酸蚀裂口种子,则处理种子低温层积13 d开始发芽,发芽时间缩短为16d,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