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9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林业   642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256篇
  625篇
综合类   3542篇
农作物   541篇
水产渔业   342篇
畜牧兽医   1307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26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史娟  王华荣  钟少林 《草业学报》2012,21(5):122-127
从细胞角度揭示苜蓿假盘菌与苜蓿叶片亲和性互作机制。以两者亲和性互作系统为研究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苜蓿假盘菌与苜蓿叶片亲和性互作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病菌侵入寄主组织后,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以胞内生长并向相邻细胞扩展。病菌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壁时,菌丝中的液泡给予了较大的压力帮助其穿透。进入寄主细胞内的病菌菌丝,被内陷的寄主原生质膜包裹,菌丝与质膜始终是隔离的,寄主原生质膜和细胞壁之间沉积电子致密度深的物质。病菌菌丝不断地在寄主原生质膜区域扩展,伴随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的不断扩大,周围的原生质膜也相应扩大其面积,但始终将寄主原生质与菌丝体隔开,而脱离质膜的菌丝形成菌丝鞘包裹。随侵染程度的增加,未被穿透的寄主原生质膜区域逐步被降解。病菌侵染叶绿体等细胞器时,首先是菌丝鞘与叶绿体等细胞器膜相连,然后降解其基粒片层结构,被降解的细胞器组织沿菌丝和胞壁周围沉积。侵染后期,菌丝胞内和胞外扩展,但处在细胞降解物中的菌丝显示较厚的细胞壁,寄主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黑色物质和结晶状的颗粒物。  相似文献   
122.
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浇灌(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每45d刈割周期浇灌9次),研究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狼尾草植株的硝酸盐含量受沼液中氮素水平的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但在高氮肥水平下,牧草各个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硝酸盐有毒限量指标0.25%。另外,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牧草蛋 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值分别达到21.35%和44.09g/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别表明,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也越低,损失率也越大。从土柱淋溶的氮量分析也表明,氮素淋溶的量随着氮素水平呈明显的加大趋势,其中N5和N6处理全年淋溶的氮量分别达到80.69和312.3mg。此外,N5和N6处理土柱40cm 以下土层全氮含量也显著高于N0~N3处理(P<0.05)。综合考虑认为,在1个刈割周期,狼尾草草地消纳的沼液中氮量应低于纯氮360kg/hm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3.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沉积规律,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和杜长大(DLY)猪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谷氨酸在两猪种肌肉中含量最高,含硫氨基酸总量在90和130 kg体重梯度时表现为川藏黑猪显著高于DLY猪(P〈0.05),110 kg体重梯度时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而同一猪种不同体重梯度间各种氨基酸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FAA/TAA)在90 kg体重梯度表现为川藏黑猪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130 kg体重梯度时显著高于DLY猪(P〈0.05)。本研究说明川藏黑猪肌肉中与风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高于DLY猪,我们认为这也是川藏黑猪的肌肉风味比DLY猪更浓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的沉积规律及构成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猪肉风味形成机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24.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9%和99.0%~100.0%。BJ/YT株与同期河北猪源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各毒株之间同源性高,并且存在一致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与其他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均不在已知的主要功能区和抗原表位区内。因此,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来看,BJ/YT毒株是近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PRV流行毒株,但gE和TK基因的变异对流行毒株的毒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5.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通过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 333(X3);施氮量与植株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作用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3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优化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450×104株/hm2,施氮量160~164.9kg/hm2,喷施PP 333量0.197~0.233 a.i.kg/hm2。  相似文献   
127.
在小RNA病毒科中,口蹄疫病毒等不同病毒的不同基因可诱导宿主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也不完全相同。论文对小RNA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8.
植酸酶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国内外对其应用效果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在畜禽饲料中亦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一些研究结果仍具有不确定性,有时甚至相互冲突,使得与植酸酶应用相关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日粮钙水平。饲料中的植酸能与钙形成难溶性植酸-钙络合物,不利于钙的吸收利用。添加植酸酶可缓解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中钙的利用率,但高剂量的钙又会对植酸酶的添加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本文就植酸酶和钙的互作效应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从而为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更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头,配种时按照胎次(2~7胎)、背膘厚(11~22 mm)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组(每天饲喂1次)和T2组(每天饲喂2次),两组每天等量饲喂。T1组母猪220头,饲喂时间为8:00;T2组母猪260头,饲喂时间为8:00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定位栏饲养。[结果] ①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的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开配背膘厚)(P>0.05);T2组妊娠110 d(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妊娠110 d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②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P>0.05)影响。③在三胎母猪中,T2组妊娠110 d(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组;五胎及以上母猪,T2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④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组活仔数有高于T1组的趋势(P=0.07)。[结论] 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0.
利用72只32日龄京白904肉仔鸡公母各半研究环境温度简称温度、饲料种类和鸡的性别对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A、氮能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3×2×2析因设计。试验鸡在8℃、24℃、30~32℃下处理14天,43日龄时,采用改进的真代谢能TME法测定3种温度下肉用公母鸡对玉米和豆粕的AAAA、代谢能及与氮代谢有关的指标。试验结果如下:饲料种类极显著地影响AAAAP<0.01。温度和性别对AAAA测值无显著影响P>0.05。内源干物质EDM排量不受温度的影响P>0.05。高温组表观代谢能AME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而常温组与高温组及低温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间AME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及性别对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无显著影响P>0.05。尿酸FUA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氮沉积率NR不受温度的影响P>0.05。氮平衡值NB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