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6篇
  免费   1268篇
  国内免费   1826篇
林业   1468篇
农学   976篇
基础科学   984篇
  2016篇
综合类   10522篇
农作物   1745篇
水产渔业   846篇
畜牧兽医   2717篇
园艺   1560篇
植物保护   846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965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837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964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961篇
  2014年   1116篇
  2013年   1317篇
  2012年   1677篇
  2011年   1731篇
  2010年   1646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476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264篇
  2005年   961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最大程度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为原则,从土壤侵蚀模数、坡度、海拔等指标入手,对福建省富屯溪流域森林资源未来开发利用的空间选择进行研究,以期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土保持的富屯溪未来适宜开发的森林资源面积为8 446.71 km2,占富屯溪林地面积的84%.  相似文献   
962.
基于遥感的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遥感解译软件对龙12市1992年,2000年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类型、景观2个等级水平的指数,分析龙口市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0年龙12市果园、旱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水浇地、林地面积减少,还对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进行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963.
亚硝酸还原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紫外线对巨大芽孢杆菌MPF-906进行了诱变处理,提高了产酶能力,变异株Z85酶活达到28.76 U/mL。进一步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0.2%,硫酸铵0.1%,K2HPO4 0.135%,KH2PO4 0.07%,NaCl 0.1%;无机盐溶液10 mL/L(即MgSO4·7H2O 0.04%、MnSO4·H2O 0.001%、CaCl2·2H2O 0.002%)。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60 rpm,接种量4%,初始pH 6.5,30 ℃发酵20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的酶活达到45.94 U/mL。  相似文献   
964.
菜用甘薯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0个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83个清晰条带,其中7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1.57%,各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247.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8~0.904,平均值为0.645,显示菜用甘薯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10份菜用甘薯种质分为三个类群,其中两份广东材料与台农71聚为一类,且遗传相似性较高,福建的两份材料与徐州的两份材料及广东的一份材料聚为一类,而河南的商薯19与广东的另一份材料聚为独立的一类,他们与其他两类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的结果为菜用甘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引入本体概念是领域智能化进程的基础工作,阐述森林资源本体的概念和本体学习的方法,对森林资源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本体学习的方法获得森林资源核心本体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关系,并经应用实例验证从森林资源数据结构中本体学习能够获取与现实相符的核心本体。  相似文献   
966.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u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索(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μg·L-1;混合藻组(14.47±1.22)μg·L-1;蓝藻组(29.47±2.43)μ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巾暴露15d后再移入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 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 MC 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 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L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67.
在我国东部位于3个气候带(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站、封丘站、鹰潭站)设置水热变化梯度下的土壤置换试验,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水热条件和施肥对玉米抽雄期的红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作物和施肥共同影响了红壤中微牛物群落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示).施肥处理(NPK)红壤中AWCD值大小顺序为:封丘>海伦>鹰潭,不施肥(CK)处理为:封丘>鹰潭>海伦站.在3种气候条件下,施用NPK肥均提高了红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的总体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热条件下,施肥处理的红壤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变化较小,但不施肥处理出现显著变化;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物质及3种含氮化合物(L-苯基丙氨酸、L-天冬酰氨酸和苯乙基胺).  相似文献   
968.
草甘膦的土壤酶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的土壤环境效应,本文采用室内模拟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4类土壤:褐土、黄绵土、风沙土和红壤,共11个土样中4种主要酶类(脲酶、转化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活性与草甘膦间的关系,计算并得到了能够表征土壤轻度污染的生态剂量值ED10.结果表明:非缓冲液法较好地反映了土壤酶的实际情况;草甘膦总体上激活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大增幅分别为190%、1 372%和42%;抑制磷酸酶活性,最大幅度为35%;磷酸酶与草甘膦间为完全抑制作用机理;激活脱氢酶活性揭示出草甘膦导致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强,从侧面反映出草甘膦是一种毒性较低的农药.计算获得4类供试土壤褐土、黄绵土、风沙土和红壤ED10值分别为168.3、438.5、35.1和141.4mg·kg-1;在一定程度上用土壤酶活性比生物来表征土壤污染程度更敏感.土壤性质对草甘膦的毒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9.
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不同类型村庄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水质状态存在向中等富营养发展的趋势.由于流域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程度低,已成为影响密云水库水质的污染来源之一.本文选取水源保护区内普通自然村、生态旅游村和镇政府所在村3种典型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户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村庄生活污水的产量、组成、排放系数及季节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村庄的污水的产量和结构不尽相同,旅游村的污水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村和镇级村.厨余废水、洗浴废水和洗衣废水构成生活污水的主要部分,其中旅游村的污水主要来自养鱼废水.生活污水的产生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的特点,旅游村夏秋两季污水产量最高,约为冬春两季的2~4倍;普通村和镇级村夏季污水产量约为其他季节的2~3倍.旅游村的人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最高,为118 L·d-1,是其他类型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的4~5倍,普通村最低.污水中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N)指标均较高.COD含量与污水类型密切相关,与村庄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70.
普通小球藻和雨生血球藻之间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迪  段舜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380-2383
为了探讨经济微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互利效应的问题,进行了普通小球藻和雨生血球藻之间的化感作用效应试验。试验设置了氮、磷营养限制和正常营养2个水平,普通小球藻和雨生血球藻分别作为受体被培养在相对应的供体藻滤液中的处理,测定了藻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普通小球藻滤液对雨生血球藻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效应,雨生血球藻滤液对普通小球藻同时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②在正常营养条件下,2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均呈现较明显的互利促进效应,普通小球藻滤液对雨生血球藻细胞密度的增加量为5.5%-15.8%;雨生血球藻滤液对普通小球藻细胞密度的促进量为2.0%-16.8%。③在营养限制条件下,普通小球藻滤液对雨生血球藻具化感促进作用,细胞密度的促进量为2.3%-13.0%;而雨生血球藻滤液对普通小球藻却产生化感抑制效应,细胞密度的抑制率为10.0%-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