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74篇 |
免费 | 1216篇 |
国内免费 | 188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2篇 |
农学 | 1006篇 |
基础科学 | 990篇 |
2049篇 | |
综合类 | 10629篇 |
农作物 | 1744篇 |
水产渔业 | 909篇 |
畜牧兽医 | 2744篇 |
园艺 | 1562篇 |
植物保护 | 8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8篇 |
2023年 | 450篇 |
2022年 | 987篇 |
2021年 | 936篇 |
2020年 | 874篇 |
2019年 | 864篇 |
2018年 | 563篇 |
2017年 | 976篇 |
2016年 | 677篇 |
2015年 | 974篇 |
2014年 | 1131篇 |
2013年 | 1328篇 |
2012年 | 1688篇 |
2011年 | 1736篇 |
2010年 | 1648篇 |
2009年 | 1502篇 |
2008年 | 1462篇 |
2007年 | 1393篇 |
2006年 | 1263篇 |
2005年 | 957篇 |
2004年 | 622篇 |
2003年 | 363篇 |
2002年 | 372篇 |
2001年 | 396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小鼠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BALB/c小鼠,观察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变化,测定心重/体重比值,检测心脏、脑、脾脏组织及血清中病毒含量,检测心脏、脑、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1β、TNF-α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后第4天开始死亡,第5~7天死亡达到高峰;心脏、脑出现典型的大体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重/体重比值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炎症分值显著增加;感染后第1天即可在心脏、脑、脾脏及血清中检测到大量病毒,直至第14天仍能检测到病毒;血清中IL-1β、TNF-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心脏、脑、脾脏组织中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表达的高峰期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严重病理损害及死亡高峰期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小鼠具有高度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小鼠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分析滹沱河山区自然地理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界河铺以上区域(Ⅰ区为成水用水环境)、界河铺至济胜桥之间区域(Ⅱ区为用水环境)、济胜桥以下至南庄区域(Ⅲ区为成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探讨了近55a以来滹沱河山区分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逐年减少,70年代是该区正负距平的转折时期、地下水主要表现在Ⅰ、Ⅱ区忻定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04m,且超采区面积有所增大;滹沱河山区水资源的减少是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1980—2010年气候变化、水保活动、水利活动影响约分别占整个径流减少量的38.6%,26.4%,35.0%,人类活动合计约占61.4%;由于气候变化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0.88%,0.61%,0.41%(算术平均)的速度减少;人类活动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1.31%,1.14%,0.71%的速度减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影响程度具有相同明显的规律性:即从源头向下游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2种方式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水保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Ⅲ区Ⅰ区Ⅱ区,水利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Ⅱ区Ⅰ区Ⅲ区。 相似文献
963.
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东北地区3种典型的旱地作物(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N2O排放进行了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湿度等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旱田作物的N2O排放在其各自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整个生长季观测中,常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和平均通量分别为:玉米田-26.2~822.1μg·m-2·h-1,平均通量110.3μg·m-2·h-1;大豆田-96.8~281.0μg·m-2·h-1,平均通量66.0μg·m-2·h-1;春小麦田-27.1~183.1μg·m-2·h-1,平均通量46.3μg·m-2·h-1。研究还表明,土壤湿度是制约旱田N2O释放的关键因素,在土壤湿度较低时,施N肥并不会增加N2O的排放量。从作物的整个生长季来看,施N肥处理比未施N肥处理的N2O排放量要高,具体表现在玉米田和春小麦田常规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是无N处理的3.88倍、1.10倍。 相似文献
964.
控释肥及硫膜对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硫包膜尿素用量及不同外加硫膜用量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硫膜可改善土壤中Ca,Mg的活化程度.而过量硫膜则会抑制其活化.硫膜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性SO2-4的积累.所有试验处理中,以硫包膜尿素高量处理最佳,其水稻产量最高,比无氮处理增产73.01%,较等氮量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1.89%;并且该处理的水稻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8.91%.硫包膜尿素处理低量、中量和高量的氮素利用率分别高出普通尿素处理9.42%,8.59%和21.19%.适量硫膜可提高水稻对氮肥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而施用过量硫膜则导致氮素利用率相对降低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65.
966.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alysis for root traits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下载免费PDF全文
LIU Rui-xuan WU Fang-kun YI Xin LIN Yu WANG Zhi-qiang LIU Shi-hang DENG Mei MA Jian WEI Yu-ming ZHENG You-liang LIU Ya-xi 《农业科学学报》2020,19(8):1947-1960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 possesses numerous genes for drought that can help breeding for drought-tolerant wheat varieties. We evaluated 10 root traits at seedling stage in 111 F9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a F2 population of a SHW line(SHW-L1) and a common wheat line, under normal(NC) and polyethylene glycol-simulate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DC). We mapp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for root traits using an enriched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containing 120 370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733 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 markers(DArT) and 119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 With four replicates per treatment, we identified 19 QTLs for root traits under NC and DC, and 12 of them could be consistently detected with three or four replicates. Two novel QTLs for root fresh weight and root diameter under NC explained 9 and 15.7%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and six novel QTLs for root fresh weight, the ratio of root water loss, total root surface area, number of root tips, and number of root forks under DC explained 8.5–14%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Here seven of eight novel QTLs could be consistently detected with more than three replicates. Results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fine-mapping QTLs related to drought tolerance that will facilitate breeding drought-tolerant wheat cultivars. 相似文献
967.
南京夏季不同叶位凤眼莲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及其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在南京夏季(2010年6-8月)晴天,分别选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倒1叶、倒3叶和倒6叶,测定不同叶位叶片一天中不同时间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的变化,并将外界光强和气温与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叶位叶片Pn的日变化6月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但是7月,8月呈现典型的双峰曲线,整个夏季凤眼莲叶片都出现了明显的中午光合作用的抑制现象——光合“午睡”现象,显示了凤眼莲为C3植物的光合特征.其中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与Pn的日变化相似;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在6月与Pn基本相似,但是7月,8月的Tr与Pn不同,呈现出单峰曲线,在15:00出现峰值;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则与Pn的相反;而其不同叶位的Pn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倒6叶的Pn均明显低于倒1叶和倒3叶,而倒3叶的光合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影响光合的生态因子有差异. 相似文献
968.
氮(N)、磷(P)是影响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培养液中N、P的浓度,可能实现对蛋白核小球藻富集砷(As)进行调控。为探讨N、P浓度对这种微藻吸收As的影响是否与其生长变化有关,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研究不同N、P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进而选择不影响小球藻生长的N(247、24.7 mg·L-1)、P(6、0.6 mg·L-1)浓度组合,设置0.8、8 mg·L-1的亚砷酸盐(As3+)和砷酸盐(As5+)处理3 d,研究N、P浓度对小球藻As富集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浓度为6 mg·L-1时,N浓度降低到24.7 mg·L-1不会影响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富集及其胞内As形态的转化;而当N浓度为247 mg·L-1时,P浓度降低到0.6 mg·L-1则会显著增加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吸收和富集,藻细胞内As5+还原、甲基化和外排也显著增强。因此,在不影响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条件下,P对其As富集和转化过程的影响比N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