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1篇
  免费   1303篇
  国内免费   1838篇
林业   1461篇
农学   973篇
基础科学   986篇
  2027篇
综合类   10582篇
农作物   1726篇
水产渔业   875篇
畜牧兽医   2742篇
园艺   1556篇
植物保护   844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974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961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320篇
  2012年   1676篇
  2011年   1739篇
  2010年   1648篇
  2009年   1503篇
  2008年   1459篇
  2007年   1388篇
  2006年   1257篇
  2005年   952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施用于多年生黑麦草,藉以探讨施用量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0.5~8kg/m2)的增加,黑麦草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后黑麦草地上部组织中N、P、K、Mg、Fe、Zn和Cu的含量增加,Mn含量减少,Ca和重金属元素Hg、Ni、Pb、As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没有对黑麦草造成重金属毒害。  相似文献   
132.
选取144头18日龄断奶,体重5.6kg的杜大长三元杂仔猪,按体重和性别分成6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仔猪,研究纳豆菌(Natto)和甘露寡糖(MOS)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微生物区系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为:(1)Natto、MOS均有降低仔猪肠道pH的趋势(P>0.05),Natto与MOS联用时显著降低仔猪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pH(P<0.05);(2)Natto提高了仔猪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提高结肠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MOS提高了仔猪结肠内容物和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2g/kg的MOS组使结肠内容物和黏膜中大肠杆菌数下降(P<0.05)。Natto与MOS联用时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金霉素组(P<0.05),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上升,大肠杆菌数下降,与空白组、金霉素组有显著差异(P<0.05);(3)Natto及联用组都显著提高了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P<0.05),但处理组间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Natto组、1g/kg的MOS组及联用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上升(P<0.05)。试验说明,纳豆菌和甘露寡糖通过调节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中微生物区系,降低肠道pH,以维持仔猪肠黏膜正常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3.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研究以150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开展2年3点试验,在收获期测定抗倒伏相关性状,并利用RTM-GWAS方法作关联分析,共检测到99个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48个效应显著位点,解释0.28%~3.38%表型变异;89个与环境互作显著位点,解释0.53%~7.04%表型变异;其中,21个位点主效表型变异解释率高于1%;与6...  相似文献   
135.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甘露寡糖可能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0头体重(8.10±0.32)kg的35日龄PIC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霉变玉米(0、100%)和甘露寡糖(0、0.2%)的饲粮。结果表明:霉变玉米组仔猪全期平均日增重(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发生严重颗粒和空泡变性,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Bax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甘露寡糖极显著提高仔猪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P<0.01),缓解霉变玉米导致的肝脏病理损伤,且霉变玉米与甘露寡糖对T-AOC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由此可见,自然霉变玉米降低仔猪生长性能,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并损伤肝脏结构;添加甘露寡糖对自然霉变玉米导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6.
风险(risk)是由一种或多种危害因子而引发危害事件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危害因子可能属于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范畴,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可成为引发危害事件的风险因子。评估某一因子是否对人或其他生物构成威胁以及所危害的程度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因子及其多种可能的传播途径都会引发多种危害性事件。因此,要想充分了解并揭示由危害因子引发危害的概率,以及其随后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并非易事。风险评估则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现已被视为一种用于揭示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的方法。论文主要对食源性寄生虫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7.
针对丘陵地区小规模茶园估产难度高,估产手段少等问题,采用基于YOLOv5的目标检测算法和田间抽样调查法,对丘陵地区小规模茶园估产问题进行研究。在茶园中随机抽取9个有代表性的茶叶生长点;使用目标检测算法识别抽样点茶叶嫩芽数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茶叶嫩芽产量与数目间的线性关系;结合抽样点识别出的嫩芽数目、抽样点面积、线性拟合关系和茶园整体面积估算出茶园茶叶嫩芽产量。结果表明:1)基于YOLOv5的目标检测算法对茶叶嫩芽识别的精度为99.02%,平均准确率为90.14%;2)茶叶嫩芽数目和产量间有高度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9 8;3)通过算法估计的茶叶嫩芽产量与实际采收产量相对误差为29.56%。本研究能够较为方便的估算出茶园茶叶嫩芽产量,在茶叶生长时期为农户提供产量相关的数据支持,便于茶叶生产的前期管理。  相似文献   
138.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作业过程漏播率较高的问题,提出“错位定位法”马铃薯漏播检测方法,并设计马铃薯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以ATmega2560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由永磁铁阵列、霍尔传感器、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组成的漏播检测系统;提出V型补种轨道导向与电磁铁击打结合的补种装置,试验测试马铃薯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马铃薯漏播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为96.54%;勺链运动速度为0.20~0.40m/s和mos管通断时间为250ms时,补种合格率>89.0%;击打棒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30mm、长度50mm时,击打成功率为97.4%;当V型补种轨道张角和倾角分别为90°和30°时,补种合格率为95.33%,漏补率和堵塞率分别为1.0%和0.67%。该马铃薯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可有效降低漏播率。  相似文献   
139.
我国部分省(区)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美国报道了一种可引起猪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呼吸道及高热等多系统炎症的新型病毒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为了解我国PCV-3的感染情况,针对PCV-3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10个省106份样品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0个省(区)中6个省(区)为阳性,地区阳性率60%;66个猪场中感染PCV-3的猪场为12个,猪场阳性率为18.2%;106个样品中检测PCV-3阳性的样品为19例,样品阳性率为18.0%。研究结果为更多了解PCV-3在我国感染情况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利用PCR技术从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组中克隆gE抗原表位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载体pET-22b(+)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质粒pET-22b(+)-gE,使其在E.cob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瘫点杂交证实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表达产物纯化后作为抗原,结合胶体佥标记技术,运用双抗原夹心法于国内首先建立了猪PRV gE抗体检测的免疫层析试纸务。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合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