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22篇
  免费   2823篇
  国内免费   5219篇
林业   3371篇
农学   2792篇
基础科学   2737篇
  5335篇
综合类   25324篇
农作物   3581篇
水产渔业   1779篇
畜牧兽医   9214篇
园艺   3999篇
植物保护   2632篇
  2024年   495篇
  2023年   1228篇
  2022年   2720篇
  2021年   2496篇
  2020年   2329篇
  2019年   2354篇
  2018年   1720篇
  2017年   2607篇
  2016年   1729篇
  2015年   2637篇
  2014年   2773篇
  2013年   3182篇
  2012年   4495篇
  2011年   4542篇
  2010年   4400篇
  2009年   3893篇
  2008年   3984篇
  2007年   3444篇
  2006年   2703篇
  2005年   2084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835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743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为了研究BRCA1基因突变与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的关系,试验通过对BRCA1基因外显子13、14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和挖掘已有突变的方法确定该基因的多态位点,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了BRCA1基因25025 T>A和46126 G>T突变位点在北京郊区荷斯坦奶牛群体中的分布,并对突变位点与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BRCA1基因2个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中25025 bp位点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46126 bp位点G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25025 bp位点AA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P<0.05)和体细胞评分(P<0.01)都显著低于TT和TA基因型;46126 bp位点TT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显著低于GG和GT基因型个体(P<0.05),但3种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RCA1基因25025和46126 bp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2.
内蒙古阿拉善草地毒草灾害调查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阿拉善草地毒草灾害一直困扰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采用以现场走访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对阿拉善草地毒草灾害的历史和现状、毒草灾害造成的损失、毒草种类和地理分布、主要毒草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调查,提出草地毒草灾害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阿拉善草地牲畜毒草中毒发病率高达60%,病死率为30%;形成优势种群的毒草有14种,其中造...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小桐子生长及耐盐性的影响,取1 a生小桐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9.80,19.80和39.60(交替灌溉),39.60 mm 3个水平的灌水处理;3个水平的施盐处理:每50 g风干土中NaCl分析纯为0,0.15,0.30 g,并监测小桐子的形态,根区Na+环境以及植物体Na+累积的情况.结果表明:小桐子有一定的耐盐性,受到每50 g风干土中含有0.30 g NaCl分析纯盐胁迫时,交替灌溉处理更有利于小桐子的生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小桐子根区土壤电导率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同时,盐浓度的增大使土层中Na+含量增大的幅度也逐渐减小,小桐子干样中各器官Na+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根部、茎;19.80 和39.60 mm交替的灌溉方式比39.60 mm灌溉方式节水25%,但小桐子的生长并未受到影响,且各器官钠离子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条件下,受到不同程度盐胁迫的小桐子,19.80和39.60 mm交替的灌溉方式更有利于小桐子生长,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 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5.
后生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干预肠道生态系统的新手段.后生元是指由活细菌分泌或细菌裂解后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产物或代谢副产物),如酶、肽、磷壁酸、肽聚糖衍生的多肽、多糖、细胞表面蛋白和有机酸等可调控宿主健康的小分子.尽管目前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尚未发表关于后生元的共识,但作为与益生菌密切相关的概念依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乳房炎的调控机理,对已发表的5套大肠杆菌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表达谱芯片数据统一进行预处理,并整合大肠杆菌感染1、6、24 h的基因富集分析,以期得到更可靠的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关键基因和通路。结果发现,感染1、6和24 h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中共同下调通路分别为9、30和17个,分析结果确定了一些奶牛乳房炎相关的通路及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其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绵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的方法和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88.
选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对双峰驼精清进行分离,各层析组分用于大鼠垂体组织体外培养,并给母驼肌注有活性的组分,以RIA法测定垂体组织培养液和母驼血浆中LH及FSH的浓度。结果表明,驼精清经DEAE-纤维素柱分离后可得到5个蛋白组分(L1-L5),其中L3在大鼠垂体培养时引起LH释放明显增加(P<0.05),FSH则无明显变化。给卵巢上无大卵泡发育的母驼肌注有活性的组分L3,可引起血浆中LH明显升高,FSH也无变化。由此表明,L3在体内外试验中均具有引起LH释放的生物活性,它可能是诱导排卵的活性因子或其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9.
为筛选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30味中药醇提物、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30味中药醇提物、水提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初步追踪与环丙沙星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中药萃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所选30味中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对猪源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佩兰、黄连、枳壳、郁金等中药醇提物、水提物对猪源链球菌(pf—ce)抑菌活性较强,苍术水提物等对猪源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佩兰醇提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最强;佩兰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与环丙沙星联用对猪源链球菌分别具有协同、相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98.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98 4和0.455 7;依据PPB、h和I估计的各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4.333 2,大于1。根据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将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群和典型草原种群。生境片断化目前尚不足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