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901篇 |
免费 | 8374篇 |
国内免费 | 150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66篇 |
农学 | 8236篇 |
基础科学 | 7275篇 |
16029篇 | |
综合类 | 74306篇 |
农作物 | 10433篇 |
水产渔业 | 6017篇 |
畜牧兽医 | 24030篇 |
园艺 | 12049篇 |
植物保护 | 75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8篇 |
2023年 | 3296篇 |
2022年 | 7347篇 |
2021年 | 7140篇 |
2020年 | 6562篇 |
2019年 | 6595篇 |
2018年 | 4859篇 |
2017年 | 7291篇 |
2016年 | 4760篇 |
2015年 | 7509篇 |
2014年 | 8012篇 |
2013年 | 9320篇 |
2012年 | 12916篇 |
2011年 | 13332篇 |
2010年 | 12888篇 |
2009年 | 11354篇 |
2008年 | 11273篇 |
2007年 | 10288篇 |
2006年 | 8294篇 |
2005年 | 6474篇 |
2004年 | 4222篇 |
2003年 | 2618篇 |
2002年 | 2555篇 |
2001年 | 2456篇 |
2000年 | 2198篇 |
1999年 | 768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5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42篇 |
1955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2.
本研究以山丹新麦草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胚芽、二倍体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研究,探讨了不同诱变材料的适宜处理浓度和时间,从而比较出最适宜的染色体加倍方法。结果显示:最好的加倍方法是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幼苗24h诱变率最高,为62.5%。 相似文献
203.
中药凤尾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尾草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凤尾草的鉴定、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为中药凤尾草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4.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即粉料和颗粒料2种类型,每种类型2种状态(液态和固态)。试验选用96头(21±1)d断奶的三元(D×L×Y)杂交仔猪,试验期21 d。其中液态料按12∶.5的料水比进行浸泡。试验期间考察仔猪的耗料量、增重、腹泻情况、粪便pH值及木糖吸收情况等,并测定饲料的pH值和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①与粉料组相比,颗粒料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9.7%(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3.5%(P<0.10)。②颗粒料的淀粉糊化度比粉料高15%-16%。③液态组仔猪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高于固态组(P<0.05),分别提高了10.3%和12.9%。④液态料组仔猪血清木糖含量比固态料组高52%(P<0.05),且腹泻程度显著(P<0.05)降低。 相似文献
205.
张勇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7,5(3):100-104
屡次被贴上“蹩足英语”标签的美国黑人英语(AAVE)在美国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质疑,黑人英语作为黑人文化的源泉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关注。文中围绕美国黑人英语中BE不变体、否定、嘲讽及黑人俚语运用等典型语言特征,以系列好莱坞经典黑人电影对白为素材,分析了美国黑人英语的“黑人味”。指出作为一种成熟的英语变体,美国黑人英语独特的语言体系及其蕴含的丰富黑人文化元素对研究美国多元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在1997-2005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三种作物中,玉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大豆次之,水稻则处于劣势,但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7.
过瘤胃保护蛋氨酸稳定性及其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和瘤胃尼龙袋法检验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在瘤胃中的稳定性。根据动物油添加比例不同(分别添加20%、30%和40%),保护性蛋氨酸分为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RPMet-I)、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I(RPMet-II)和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II(RPMet-III)。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包被蛋氨酸相比,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在瘤胃中的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动物油添加比例不同对于过瘤胃保护蛋氨酸的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不同形式保护性蛋氨酸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中的降解趋势与在瘤胃中的降解趋势相似,且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测定各个时间点保护性蛋氨酸的释放率简单、稳定,与瘤胃尼龙袋法相比各个时间点的释放率均存在强相关回归关系(n=5,P<0.01),因此该系统适宜于评定保护性氨基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8.
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们试制了贝尼尔脂质体 ,并对其和贝尼尔注射剂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贝尼尔脂质体的毒副作用显著低于贝尼尔注射剂 ,脂质体组的 L D50 (177.83mg/ kg· bw)显著高于原药组 L D50(74.14m g/ kg· bw) ,是原药组的 2 .40倍。说明贝尼尔制成脂质体后 ,可以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9.
AMPK对动物营养代谢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MPK是一种能被腺苷一磷酸(AMP)激活的蛋白激酶。该酶的作用底物包括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R)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激素敏感脂酶(HSL) ,糖原合成酶。当细胞能量被耗竭、腺苷一磷酸/腺苷三磷酸比(AMP/ATP)增加时 ,AMPK被活化 ,继而通过调节上述底物酶而改变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使其朝着抑制ATP消耗过程、促进ATP生成反应的方向进行 ,从而使细胞能量得到迅速恢复。AMPK的这种“燃料开关“作用在动物抵御和适应环境应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MPK可能参与家畜应激营养代谢及营养代谢疾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210.
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中国是世界养牛大国,也是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然而还未有自己培训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肉牛育种问题十分迫切。中国的肉牛育种有良好的黄牛选育基础,特别是母牛基础较好。着重肉用性能选育、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是由役用黄牛培育专门化肉牛的基本技术路线。按肉用指数(BPI)衡量,目前较多黄牛品种还处于“役肉兼用”阶段,个别是黄牛品种(母牛)可达到“肉役兼用”水平。“本品种选育、适量导血”可能是培育我国特色专门化肉牛新品种的较快而稳妥的途径。育种核心目标可以包括保留黄牛若干特征性状,但关键指标是使其BPI达到一定水平;公牛5.6,母牛4.0,以参于国际竞争,并支撑我国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条件是选育肉牛新品种的极大限制因素,应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