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98篇
  232篇
综合类   1394篇
农作物   272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391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复杂基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复杂基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快速气相色谱检测方法(GC-FID)。样品通过水提取后离心,用正己烷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取25 mL水相,先后加入5 mL 50 g/L的亚硝酸钠和5 mL 100 g/L的硫酸,密闭冰浴衍生0.5 h。经GC/MS定性,最终衍生产物为环己烷亚硝酸酯。对于10 g样品的检测限为1.5 mg/kg(信噪比>3.0),4个水平添加甜蜜素的回收率,范围为62.55%~106.71%,平均回收率为(80.89±9.63)%,平均变异系数为12.10%。本方法满足复杂样品中的低浓度的甜蜜素监测。  相似文献   
82.
CO2浓度和温度对柿子脱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涩柿果为试材,采用CO2脱涩法对柿子进行脱涩,研究了温度和CO2浓度对柿果的涩度、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涩柿在25℃、CO2浓度60%条件下进行脱涩,24h就可以脱去涩味,并保持较高硬度和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83.
占昌朝  赵新萍  曾湘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49-5050,5053
以甲苯、氯苯、乙二醇单甲醚分别作为单组分溶剂,又用乙醇分别与上述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3种混合溶剂,用葡萄糖和锌粉为还原剂,以4-氯-2-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偶合和二次还原合成紫外线吸试剂UV-327。结果表明,在该工艺的第2次还原中,混合溶剂比单组分溶剂效果好,用乙醇与氯苯配成的混合溶剂较好,溶剂回收率大于85%。通过HPLC,1H-NMR,IR和紫外光谱对目标产品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以4-氯-2-硝基苯胺计,总收率>83%,目标产品纯度为99.76%。  相似文献   
84.
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 alker)4龄幼虫和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田间种群的LD50分别为0.0089、0.0579μg.头-1;氰戊菊酯对这2种水稻害虫的LD50分别为0.0766和0.1688μg.头-1,其触杀毒力低于溴氰菊酯;0.375、0.450 L.hm-22种剂量的25 g.L-1溴氰菊酯乳油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4.88%、81.18%,显著高于200 g.L-1氰戊菊酯乳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相当,均可较好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85.
高寒灌丛与珠芽蓼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山草原带选择了以珠芽蓼为主要群落组成的草地、以金露梅为主要群落组成的灌丛和以柳+金露梅为主要群落组成的灌丛,研究土壤有机碳的生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金露梅灌丛平均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珠芽蓼草地,但是与柳+金露梅灌丛之间差异不显著.金露梅灌丛和柳+金露梅灌丛土壤粗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的比例以及矿化有机碳与微生物量有机碳的比值显著高于珠芽蓼草地.这些结果说明灌丛土壤有机碳的生物稳定性显著低于草本珠茅蓼草地,意味着在过度放牧、砍伐和开垦等人为干扰下灌丛土壤有机碳将更加容易降低.  相似文献   
86.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首先根据生态区划计算出描述中国陆地景观结构的十三种景观结构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边界密度、面积加权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分维度、平均最近斑块距离、最近斑块距离的标准差、最近斑块距离的相异系数、蔓延度、分布邻接指数、结合度、香农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等级聚合与因子分析方法对最近斑块距离相异系数之外的十二种指数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因子分析结果中的前三个公因子分析中国陆地景观结构,三个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8%,分别定义为斑块多样性因子、斑块形状复杂性因子、斑块分布均匀性因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生态区,这三种公因子取值都比较小,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斑块类型多样性减少、斑块形状复杂性降低、斑块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87.
益生菌是指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动物机体健康的微生物。益生协同剂是指能选择性的刺激益生菌的生长而有利动物机体的物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益生菌和益生协同剂在防止和治疗细菌性腹泻及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变得十分有意义。就益生菌与益生协同剂联合应用的现状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88.
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8个小麦品种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了28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穗数符合加快模型;千粒重,穗粒数,结实小穗数,穗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颈长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以当地主栽品种东单6531和铁研358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肥料: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较CK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还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及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沈阳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44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220 kg·hm -2;海城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17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195 kg·hm -2。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分别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 【结果】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10 250 kg·hm -2),CK1产量最低(9 307 kg·hm -2)。在等氮素条件下,玉米产量表现为T2>T3>T1>T0>CK1,籽粒产量较CK1处理增产幅度为3.89%—25.76%。在减氮10%条件下,T2处理产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树脂包膜尿素可以为玉米中后期生长提供氮源,且在等氮条件下,随着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配比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均以T2处理最高,CK1处理最低,两地结果一致。 【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以T2处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效果最好;根据两种肥料不同时期的释放特点,通过拟合曲线,在辽中南地区,当62%包膜尿素搭配38%普通尿素条件下,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秸秆添加对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稻田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本文选取典型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通过微宇宙试验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了土壤溶液化学性质、溶解性有机质(DOM)、金属释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增加了厌氧期Fe、Mn、As、Cd等金属的释放,同时影响了DOM组成。土壤DOM中类蛋白(C3)含量在培养期总体降低(P<0.05);类腐殖质含量呈现厌氧期上升、好氧期下降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Eh的变化与Mn和As的溶出显著负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662和-0.528,P<0.01),同时,Eh还通过影响土壤类腐植酸C2(路径系数-0.816,P<0.01)控制As的释放(路径系数0.244,P<0.05)。因此,稻田土壤干湿交替造成的Eh变化和秸秆还田措施不仅可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溶出,也可通过DOM含量和组成进一步控制其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