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11篇
  免费   4249篇
  国内免费   9768篇
林业   9807篇
农学   12759篇
基础科学   7455篇
  13911篇
综合类   29707篇
农作物   4893篇
水产渔业   3148篇
畜牧兽医   12413篇
园艺   3681篇
植物保护   5654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039篇
  2022年   2504篇
  2021年   3508篇
  2020年   3052篇
  2019年   3119篇
  2018年   2229篇
  2017年   3142篇
  2016年   2912篇
  2015年   4098篇
  2014年   3977篇
  2013年   4747篇
  2012年   5873篇
  2011年   6312篇
  2010年   6263篇
  2009年   5718篇
  2008年   5270篇
  2007年   5387篇
  2006年   5088篇
  2005年   4451篇
  2004年   2168篇
  2003年   2053篇
  2002年   1810篇
  2001年   1825篇
  2000年   1844篇
  1999年   2083篇
  1998年   1789篇
  1997年   1628篇
  1996年   1488篇
  1995年   1348篇
  1994年   1153篇
  1993年   1175篇
  1992年   927篇
  1991年   782篇
  1990年   665篇
  1989年   534篇
  1988年   398篇
  1987年   245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2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为深入认识四川冬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利用1980—2016年四川3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气候倾向率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其冬春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ET0的年代际变化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空间上呈明显的西南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值区范围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波动缩小。ET0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春季ET0气候倾向率和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冬季,且ET0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ET0的同一日多年平均值自初冬至初春逐渐上升,1月22日—5月2日仅有8 d的ET0值低于多年日平均值,具有明显连续的高值时段。ET0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对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三者均呈高敏感性。平均气温的正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相对...  相似文献   
982.
目的筛选藏绵羊血红蛋白基因和EPAS1基因的低氧正选择位点,并解析位点遗传效应,揭示两基因在藏绵羊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方法以血红蛋白、EPAS1为候选基因,筛选藏绵羊的优势SNP位点,并扩大样本检测3个海拔梯度(1 500、2 500和3 500 m)绵羊的海拔趋势位点和血液生理指标,进行基因型与血液生理指标关联分析。结果藏绵羊血红蛋白、EPAS1基因分别检测到6个和12个SNPs。血红蛋白6个SNPs均为同义突变,其基因频率均未呈现海拔趋势。EPAS1基因第8内含子C871T位点突变等位基因(T)频率呈现明显海拔趋势,该位点TT基因型具有增加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血液黏稠度的遗传效应(P<0.05);通过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发现该突变导致 GATA (造血调控因子)结合位点丢失。EPAS1基因第9外显子G1001A为非同义突变VAL352MET,但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34,此位点3种基因型与各血液生理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蛋白结构同源预测,未发现蛋白结构功能变化。结论藏绵羊EPAS1基因第8内含子C871T位点突变等位基因(T)的频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其TT型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质量浓度14.14 g/L,是藏绵羊高血红蛋白浓度的潜在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983.
采用中国淡水系统中常见的5种微藻为实验对象,通过获取各微藻的生长参数指标,并依据指标大小对其竞争能力进行预测,进而开展微藻竞争实验,记录微藻的种间竞争结果并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生长参数指标,预测各微藻的竞争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羊角月牙藻>集星藻>盘星藻>四尾栅藻>鼓藻。微藻的竞争表现也大多与预测结果相一致,如羊角月牙藻具有最强的竞争力,盘星藻和集星藻的竞争能力居中且较为接近。然而,鼓藻的竞争力并不总是最弱,表明微藻初始密度可能会对种间竞争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84.
基于漆树的206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9种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漆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综合利用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响应曲线对影响漆树分布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值达0.941;年均降水量、海拔、年平均温度和温度变化方差为影响漆树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目前漆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秦巴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研究结果对中国漆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和科学区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5.
以“小白礁I号”沉船主要用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饱水考古木材构造特征、腐朽程度与加固剂种类对其加固处理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剂可提高考古木材尺寸稳定性;坡垒(散孔材)比柚木(环孔材)的加固处理色差变化大;加固剂增重率和考古木材腐朽程度会影响其色差变化;加固剂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间差异是造成考古木材加固处理后各色度学参数变化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6.
基于Landsat影像获取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使用变化轨迹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黄河三角洲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变化、变化轨迹时空特征及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996—2016年黄河三角洲耕地、人工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和天然水体面积减少,其中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 072.75 km2,变化幅度最大。人工水体、建设用地及耕地的增加速度不断减缓;草地和天然水体于1986—1996年缓慢增加,1996年后持续减少;林地、未利用地在3个时段均呈快速减少趋势。“人为因素”驱动轨迹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13%,主要类型变化为耕地与人工水体,分布在河流两侧和滩涂向陆一侧;“自然因素”驱动轨迹占比15.80%,主要类型为变化为海域、草地和天然水体,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区28.07%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未发生变化。黄河三角洲“人为因素”驱动轨迹的景观破碎度、集聚程度和结构复杂程度均高于“自然因素”驱动轨迹,人类活动在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以海口市江东新区1999年、2007年、2013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5个景观覆盖类型,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对江东新区1999—2018年景观格局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8年海口市江东新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格局逐渐呈现破碎化和单一化;研究区内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逐渐增加,集聚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优势景观从1999年的林草覆盖转变为2018年的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长15.20%,建设用地面积增长57.47%,种植土地面积增长7.72%,林草覆盖面积减少34.51%,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4.43%。  相似文献   
988.
通过概述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阐明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模型预测分析以及正交胶合木在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并对在抗震、抗火条件下正交胶合木力学行为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其中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影响因素主要从物理构造特性、制备工艺、锯材种类3个方面进行综述;由于正交胶合木属于新兴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评估过程漫长且资源消耗量大,国内外学者利用有限元模拟建立力学模型,对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并利用层板力学性能通过模型计算正交胶合木的力学性能,有效减少了工作内容。正交胶合木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主要是横向层锯材的滚动剪切破坏、胶层破坏直至最终的底层受拉破坏,而影响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横向层锯材的滚动剪切破坏。在火灾条件下正交胶合木的力学行性能主要取决于木材自身的特性,高温对层间剪切性能影响不大。针对CLT抗震行为的研究,主要利用计算机模拟地震条件对正交胶合木力学行为的影响。针对目前正交胶合木力学性能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项目提出建议,利用断裂力学及微观力学对正交胶合木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89.
天然更新是森林恢复较好的办法,对未来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的影响。更新模型能够模拟天然更新的现实和未来状况,为森林经营者提供准确的森林计划。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13年设置的12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例,选择泊松和负二项分布形式,考虑样地间的随机效应,构建基于林分因子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模型。结果表明:各个树种对林分因子的反应不一,白桦更新株数与林分每公顷株数和平均直径均呈负相关;红松和水曲柳更新株数不受各个林分因子的影响,更新株数是随机的;冷杉更新株数与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呈负相关;色木槭和云杉更新株数均与林分平均直径呈负相关。在考虑样地的随机截距效应后,模型的模拟效果显著提高。在构建天然更新模型时,林分密度是十分重要的因子,如果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就要科学合理的采取经营措施,以确保合理的林分密度。另外样地间的差异是不容忽略的因素,需要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来降低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990.
王勇  王力  胡衡  王苏雯 《油气储运》2020,(5):542-548
为了提高长输管道仿真精度和速率,基于MacCormack格式基本原理和流动方程建立了长输液体管道水力瞬变流动仿真模型。以某管道为例,分别采用该仿真算法和特征线法模拟了阀门关闭和流量增加引起的瞬变流动,并探讨了MacCormack格式中不同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及Courant常数值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acCormack格式可用于精确仿真长输管道瞬变流动过程,采用特征线法求解预估层边界参数后,其振荡幅度、收敛速度均优于特征线仿真方法;同时,采用特征线法处理MacCormack格式边界条件较线性外插法更易收敛。研究成果可为长输管道瞬变流动仿真提供参考。(图8,表2,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