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9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75篇
  343篇
综合类   1881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836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2.
[目的]淮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明晰流域内干旱演变特征及其极端性对科学开展旱灾防御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971—2015年降水数据,计算3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气候倾向率、游程理论对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特征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1)四季中,春、秋季呈干旱化发展趋势,且秋季速率明显大于春季,夏、冬季呈湿润化趋势,夏季速率大于冬季。(2)全区各季平均干旱频率均在30%左右。空间上,春季流域北部湿润化,南部干旱化;夏季流域北部干旱化,南部湿润化;秋季大部分地区气候倾向率为负值,正值区仅在江苏北部出现;冬季大部分地区呈湿润化趋势。(3)干旱特征变量中,干旱历时与干旱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烈度峰值高值区与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在流域东北部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流域东南部烈度峰值高值区较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向东南部略有偏移。[结论]流域内秋季干旱化趋势明显,冬季呈湿润化发展,春夏季干旱演变存在地区差异,区域内干旱呈现极端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政府在从“田间到餐桌”的诸多环节上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对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诸多环节中,却忽视了农产品加工装备的提升和加工工艺的创新.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对农产品品质影响很大,生产出的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但是这一重要环节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提升和创新农产品加工装备与工艺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64.
基于CA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彩荣  卢鹏  赵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80-2383,2438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自然植被面积减少幅度呈现增大趋势,减少面积占2000年自然/半自然植被总面积的9.32%;人工用地2000~2015年间282.45 hm2/年的速度增长,高于1989~2000年间208.3 hm2/年速度,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土地、农业用地和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减少。农业用地2000~2015年间以1 563.613 hm2/年的速度增加,高于1989~2000年农业用地的1431.614 hm2/年速度,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自然/半自然植被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人工用地周围。  相似文献   
265.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6.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 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相似文献   
267.
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武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果园种植年限下的土壤质量现状,运用偏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结合隶属度函数评价了该地区土壤的综合肥力水平,分析果树种植中土壤质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果园土壤IFI值在0.22-0.70,其中有27%达到了2级土壤质量标准,64%达到了3级土壤质量标准,9%达到了4级土壤质量标准。随着果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在0-20cm耕层.达到2级土壤质量标准的比例大小顺序是5-15年(44%)〉5年以下果园(37.5%)=15年以上果园(37.5%),以5~15年果园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果园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优于20-40cm土层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68.
加入WTO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几个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我国尤其是陕西省的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潜在危机 ,提出了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 :1以生态为核心 ,以资源为基点 ,以特色为内涵 ,以全球化为目标 ,科学规范化、地域特色化的苹果资源配置是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基础。 2生态型绿色无公害果业的建设是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强生长点。 3以分子态认识陕西特色苹果资源的内涵成分为基础 ,以全球市场需求为背景 ,以多学科高技术集成化为手段 ,开发生产生物活性成分富集化、营养保健功能化的生态型绿色多元化产品 ,是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链接的核心点。 4苹果及系列加工产品安全性的评价、监测、预警及整体性、系统化、立体型产业化控制技术 ,是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建设的强支撑点。 5生物、化学、机、光、电集成化 ,产学研一体化 ,加速陕西地区性优势苹果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化 ,尽快形成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梯度型、阶梯式龙头企业集团群  相似文献   
26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磷脂(SL)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磷脂含量的影响.选用360只22周龄健康产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5种试验饲粮中分别添加0、0.5%、1.0%、2.0%和4.0%的SL.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1)0.5%SL组平均蛋重最大(P>0.05),1.0%SL组平均日采食量最低(P>0.05),1.0%和2.0%SL组的料蛋比较低(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蛋率以0.5%组最高(P>0.05),即饲粮中添加0.5%~2.0%的SL可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2)饲粮添加SL可以降低鸡蛋蛋黄水分含量(约1.7个百分点)(P>0.05)、1.0%、2.0%和4.0%SL组的蛋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2.0%和4.0%SL组全蛋中总磷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SL组蛋黄中总磷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蛋黄胆固醇含量略有增加(P>0.05);1.0%、2.0%和4.0%SL组蛋黄和全蛋中磷脂酰胆碱(P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SL组磷脂酰乙醇胺(PE)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C/PE随饲粮SL添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升高,0.5%、1.0%和2.0%S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S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SL可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鸡蛋中总磷脂和PC含量.  相似文献   
270.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以≥0.25 mm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且≥0.25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较之T处理,TS、NT、NTS处理均可提升≥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NTS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TS、NT、NTS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T处理,其中TS、NTS处理显著高于T处理,NTS处理高于TS处理;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小。较之T处理,NT、TS、NTS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NTS处理的含量最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同时,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 mm和0.25~2 mm和≥5 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0.25~2 mm和≥5 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级别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T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按其大小排序均为(0.25 mm)(≥5 mm)(0.25~2 mm)(2~5 mm),其他3种耕作措施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在各土层中的排序各有不同,并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