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68篇 |
免费 | 1618篇 |
国内免费 | 27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24篇 |
农学 | 1379篇 |
基础科学 | 1345篇 |
2825篇 | |
综合类 | 14084篇 |
农作物 | 2292篇 |
水产渔业 | 1507篇 |
畜牧兽医 | 4684篇 |
园艺 | 2142篇 |
植物保护 | 1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603篇 |
2022年 | 1351篇 |
2021年 | 1321篇 |
2020年 | 1193篇 |
2019年 | 1191篇 |
2018年 | 821篇 |
2017年 | 1326篇 |
2016年 | 849篇 |
2015年 | 1445篇 |
2014年 | 1431篇 |
2013年 | 1781篇 |
2012年 | 2586篇 |
2011年 | 2591篇 |
2010年 | 2477篇 |
2009年 | 2278篇 |
2008年 | 2270篇 |
2007年 | 2053篇 |
2006年 | 1580篇 |
2005年 | 1288篇 |
2004年 | 822篇 |
2003年 | 516篇 |
2002年 | 507篇 |
2001年 | 513篇 |
2000年 | 427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草灌植被恢复提高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碳、 氮含量的有效性: 退耕年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我国西部土壤侵蚀、 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的神木、 吴旗典型丘陵退耕还林还草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苜蓿)灌(沙棘)植被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 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和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有效性,旨在揭示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性机理,为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提高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择土壤类型和坡度一致的三个不同退耕年限的全坡地景观(包括坡上部、 坡中部和坡下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草灌植被提高土壤有机碳、 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效应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种植5年的沙棘林坡地土壤有机碳、 全氮和速效氮储量相对于退耕前分别提高了1.4、 0.5、 0.3倍,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地分别提高了6.6、 2.4、 1.5倍; 种植5年苜蓿使坡耕地土壤有机碳、 全氮和速效氮储量分别提高了0.4、 0.1、 5.0倍,种植10年以上苜蓿地分别提高了0.7、 0.3、 5.2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耕地土壤总有机碳的效应分别是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的3.4和9.5倍; 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地土壤全氮储量的效应分别比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大9倍以上。坡耕地种植5年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5年沙棘林的19.2倍,种植10年以上的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的3.4倍。沙棘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提高效应显著大于苜蓿,而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效应显著大于沙棘林。沙棘和苜蓿在提高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差异大小与退耕前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水平有关,而土壤速效氮储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的固氮功能差异密切相关,苜蓿根系固氮作用大于沙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种植5年和10年以上沙棘林使坡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了41%和56%,退耕还林植被提高0.25 mm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主要是对粒径为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效应。【结论】草灌植被在提高侵蚀坡地土壤有机碳、 氮储量和稳定土壤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提高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的措施时应该考虑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962.
963.
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红壤有机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1年与2011年两期土壤样品数据,对江西省兴国县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红壤有机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纯林、林草及林灌草结构下表层(0 ~ 10 cm)土壤有机质变化值分别为?-5.8、-0.1及8.0 g/kg,千枚岩、红砂岩及花岗岩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值分别为8.7、-0.5及 -3.1 g/kg。植被垂直结构对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影响显著,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的不同引起的凋落物量的差异所导致;土壤颗粒组成是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黏粒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 < 0.05);此外,林下土壤侵蚀也影响着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4.
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及吸热散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三角枫(Acer buergeranum)、悬柃木(Platanus acerifoli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m),测定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计算吸热散水效应.结果表明,5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5:00-16:00,5树种间日均蒸腾速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广玉兰、女贞、香樟、悬柃木和三角枫,具体量值分别为2.342、1.838、1.420、1.334和1.034 mmol·m-2·s-1.经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一致,且对4种主要生态因子-气温(Tc)、叶温(Tl)、光量子通量密度(PAR)、相对湿度(RH)响应明显.进一步计算各树种单株蒸腾吸热能值及散水量大小,依次为广玉兰、女贞、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蒸腾吸热能值分别为37.0、29.2、22.5、21.1和15.3 kJ,蒸腾散水量值分别为15.1、11.9、9.2、8.6和6.2 kg .而从合肥市的树木株数总量上看,则蒸腾吸热能值和散水量值总量大小依次为女贞、广玉兰、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 相似文献
965.
LIU Rui SUN Dong-xiao WANG Ya-chun YU Ying ZHANG Yi CHEN Hui-yong ZHANG Qin ZHANG Sheng-li ZHANG Yuan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3,(1):110-117
Ou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gion around markers BMS470 and BMS1242 on BTA6 showed a linkage to 305-d milk yield and composition traits in the Chinese Holstein population. We herein focused on such narrow region to fine map milk production QTLs with 15 SNPs across 25 Mb with each SNP in 1 Mb within most regions in a Chinese Holstein population with daughter design. 1 449 Holstein cows and 11 sires were genotyped for such SNPs by using TaqMan probe and RFLP assays. Multipoint linkage analysis across family revealed a QTL affecting milk yield between PPARGC1A C4075T and SLC34A2 T1713C. Meanwhile, within family analysis found three milk yield QTLs (two in CR T60984131G-CEP135 C501T and one in PDLIM5 A106C-OPN T3907, a fat yield QTLin UGDH T1670C-CR T60984131G region, and two protein yield QTLs in TBC1D1 G501C-UGDH T1670C and PPARGC1A C4075T-SLC34A2 T1713C, respectively. Associations between aforementioned significant SNP markers and milk production traits were further implemented. We foun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of PPARGC1A C4075T, SLC34A2 T1713C with milk yield (P<0.05, P<0.01, P<0.01), UGDH T1670C, and CR T60984131G with fat yield (P<0.01, P<0.01), and PPARGC1A C4075T, SLC34A2 T1713C, UGDH T1670C and OPN T3907 with protein yield (P<0.01, P<0.01, P<0.01, P<0.01). Our findings implied that QTLs affecting milk production traits on BTA6 were pleictropism or multigenic effect and PPARGC1A and OPN may be the causal mutations behind milk production QTLs on BTA6 in the Chinese Holstei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966.
於忠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6):39-43,117
在对我国前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着基础数据现势差、违法占地合法化、城镇规划“大跃进”、服从发展调布局、服从需要调现状、“挂钩”制度漏洞大、规划滞后非“龙头”等诸多问题,提出第三轮规划修编应以核实基础数据、全面清查违法占地和崇尚理性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以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制建设和突出其权威性为保障,严把“挂钩”制度关,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967.
黑骨藤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是萝摩科杠柳属,西南杠柳的根茎,具有通经活络、祛淤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是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风湿与类风湿等疾病的民族药。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黑骨藤伸筋透骨液、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等产品,但作为黑骨藤药材质量标准的指标性化合物一直没有确定,延缓了黑骨藤类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更多的化合物,对黑骨藤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以及药材规范化种植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8.
969.
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MAPK7基因家族3个成员BnMAPK7-1、BnMAPK7-2和BnMAPK7-3的全长cDNA序列,它们最长标准mRNA分别为1593、1434和1547 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全部来自白菜,而且BnMAPK7-1/-2的是由白菜Bra03723祖先基因加倍产生的,而BnMAPK7-3则由白菜中Bra037234的祖先基因进化形成的。同时,克隆获得BnMAPK7-1/-2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里含有多个与光诱导相关的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显示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在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均表达,并发现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受植物激素(MeJA、ABA、SA)、信号分子(H2O2)、逆境(高温)以及伤害(损伤和核盘菌)的诱导,初步证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起一定作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MAPK7-1/-3基因的原核表达,并证明它们编码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0.
陆地棉MADS-box基因GhMADS13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GhMADS13的功能,利用NCBI上提交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序列与提交序列的ORF (Open reading frame)的一致性为100%.qRT-PCR结果表明:棉花的各个组织中,GhMADS13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表达量低的根的几百倍;花器官中GhMADS13在萼片、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中都有表达,表达量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其在胚珠中的表达量最高.将GhMADS13插入到pBI121载体上,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浸花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2个转基因株系,分子检测和表型数据统计的结果表明GhMADS13的转录水平越高植株越矮小,角果的长度越短,种子的数目越少.根据GhMA DS13的qRT-PCR结果和异位表达分析,推测GhMADS13主要抑制胚珠的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