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67篇 |
免费 | 2065篇 |
国内免费 | 37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15篇 |
农学 | 2191篇 |
基础科学 | 2075篇 |
4124篇 | |
综合类 | 17847篇 |
农作物 | 2842篇 |
水产渔业 | 1829篇 |
畜牧兽医 | 5950篇 |
园艺 | 2660篇 |
植物保护 | 16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3篇 |
2023年 | 772篇 |
2022年 | 1718篇 |
2021年 | 1721篇 |
2020年 | 1547篇 |
2019年 | 1582篇 |
2018年 | 1090篇 |
2017年 | 1774篇 |
2016年 | 1178篇 |
2015年 | 1948篇 |
2014年 | 1926篇 |
2013年 | 2316篇 |
2012年 | 3417篇 |
2011年 | 3412篇 |
2010年 | 3232篇 |
2009年 | 2911篇 |
2008年 | 2918篇 |
2007年 | 2623篇 |
2006年 | 2025篇 |
2005年 | 1655篇 |
2004年 | 1041篇 |
2003年 | 662篇 |
2002年 | 636篇 |
2001年 | 632篇 |
2000年 | 531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62年 | 10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8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丹麦先进仪器FAT—O—MEAT’ER(肉脂仪)对中国鲁梅克斯食品总公司名山县屠宰场中5821头猪进行了现场测定,测量性状为最后一根肋骨处离背中线4~5cm处的膘厚(P2)和倒数第三、四根肋骨之间,离背中线4—5cm处的膘厚(RF)以及眼肌厚度(RM),并估测出瘦肉率。对所测胴体各性状的均数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本地商品肉猪胴体质量低于国外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 (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 BPA+20 μg·L-1 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 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 BPA+100 μg·L-1 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 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 (1 mg·L-1 BPA)处理相比,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 (L)和BPA+PS (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 μg·m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水凝胶因具有低毒性、高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而常用于食品保鲜,但其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有待提高。为了探究大豆种皮纳米纤维素对水凝胶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的影响,并提高水凝胶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本研究通过-20 ℃低温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具有可拉伸、强韧、抗疲劳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水凝胶,探究水凝胶对猪肉货架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仪和质构仪测定了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和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凝胶内部单体之间以氢键和酯键交联,内部呈现多孔结构,断裂伸长率为230%、压缩强度为70 kPa、拉伸强度为17 kPa,经过多次循环拉伸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抗疲劳性。猪肉保鲜试验表明,水凝胶维持了猪肉色泽的稳定性,防止内部水分流失,并且将猪肉的保质期延长至10 d。因此,该水凝胶可用于食品包装以延长冷藏肉制品的保质期。同时,本研究为构建一种可拉伸、强韧、抗疲劳的多功能水凝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值均低于40 mg/L,其中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OD次之,30%噻虫嗪SC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 000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 000倍液3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7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 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20份早熟欧美血缘自交系为供试材料,9份SS群自交系为母本、11份NSS群自交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DNF342、DNLM18、东407、东409和东401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优良,东304和东503株高、穗位高一般配合力优良,有利于降低杂交组合株高和穗位高。杂交组合东407×东601、东409×DNF342、东502×DN4206、东409×东305、东407×DN4206和东401×东601产量对照优势较强,可用于新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4-N、NO-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C/N、VN/P、V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C/N、V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结合来安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测试数据、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来安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来安县土壤图对来安县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来安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1-9等,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为4.375等,比2021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028等。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主要分布在3-6等,占来安县耕地面积的80.86%,其中5等地占23.10%,其次为3等地占比20.97%,6等地占比19.08%,4等地占比17.71%。 相似文献
9.
浙江不同稻区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法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5个稻区(宁波、绍兴、杭州、嘉兴和湖州)稻田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不同生物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采集的88种耳叶水苋生物型中,有96.6%已对苄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低抗(3RI≤10)、中抗(10RI≤50)和高抗(RI>50)的生物型分别占总数的22.7%、53.4%和20.5%。宁波NB0143-01和绍兴SX077生物型对苄嘧磺隆的RI值分别高达124.4和120.4。5个稻区中,绍兴地区耳叶水苋的抗性水平最高,平均RI值为53.1;宁波次之,平均RI值为35.1;湖州、杭州和嘉兴地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平均RI值分别为24.1、19.9和18.7。表明稻田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程度较高,且在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稻区已普遍出现抗性。其中在宁绍平原苄嘧磺隆对耳叶水苋的选择压较大,长期连续用药可能是该地区抗性水平高于其他区域的重要原因。这是有关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抗性种群分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