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8篇
  免费   1917篇
  国内免费   2833篇
林业   2636篇
农学   1504篇
基础科学   1432篇
  3085篇
综合类   15789篇
农作物   2458篇
水产渔业   1595篇
畜牧兽医   5076篇
园艺   2370篇
植物保护   1233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1385篇
  2021年   1368篇
  2020年   1237篇
  2019年   1240篇
  2018年   865篇
  2017年   1397篇
  2016年   915篇
  2015年   1590篇
  2014年   1588篇
  2013年   1962篇
  2012年   2885篇
  2011年   2891篇
  2010年   2812篇
  2009年   2569篇
  2008年   2577篇
  2007年   2375篇
  2006年   1821篇
  2005年   1469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单施磷酸二氢铵(MAP)、磷酸二氢铵配施草酸(MAP+OA)和包膜磷酸二氢铵(包膜MAP)3种施肥模式下磷在潮土和水稻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较短,磷在潮土中的迁移距离较水稻土短,配施草酸处理可增加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包膜MAP处理磷的迁移距离最短且释放量少。磷在施肥60 d内的迁移量较大,然后只发生少量迁移,迁移进入土壤的磷60.2%~80.3%被吸附固定,15.4%~42.9%仍以有效态存在,配施草酸处理可降低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包膜MAP处理缓慢释放磷肥可能会增强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962.
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对小麦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对小麦生长和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硫酸钙、硫酸锰和氯化铜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而氯化镁、硫磺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硼酸处理却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在受Cd污染的土壤上施用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肥料对土壤Cd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镁、锰、铁、硼砂、硅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降低小麦对Cd的吸收;而钙、铜、锌和硼酸处理增加了小麦对Cd的吸收,特别是氯化钙。中量及微量元素的盐酸盐比硫酸盐处理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小麦秸秆中Cd的积累量远远大于籽粒。因此,建议在Cd污染的旱作土壤上要避免施用硫磺粉、硼酸、氯化钙、锌肥和铜肥;施用铁、锰、镁肥及硼砂、硅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降低土壤Cd的活性有明显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963.
蚯蚓对金霉素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蚯蚓对抗生素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取金霉素为目标污染物,威廉环毛蚓(内层种)和赤子爱胜蚓(表层种)为实验生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土壤酶试剂盒(微板法)、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冗余分析对土壤中金霉素残留、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培养,蚯蚓处理组中金霉素浓度(0.022 4~1.006 0 mg·kg-1)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0.033 5~1.585 0 mg·kg-1)。金霉素抑制了土壤脱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激活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两种蚯蚓均激活了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最大激活率分别为77.80%~88.50%、4.00%~6.16%、69.20%~72.60%、43.20%~48.80%;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为23.8%~25.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两种生态型蚯蚓均可改变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不同蚯蚓类型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有差异。两种蚯蚓的加入均未改变土壤中优势菌门的组成,但都改变了其丰度占比。在属水平上,Flavobacterium、Aeromonas、Luteolibacter、AdhaeribacterPseudomonas等潜在金霉素降解菌被两种蚯蚓刺激丰度显著增加,加速了土壤中金霉素的降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pH、有机质含量、金霉素浓度和细菌群落结构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威廉环毛蚓对脱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促进作用优于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964.
刮板输送式大棚有机肥排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决现有有机肥排肥装置排肥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大棚内有机肥施撒机械化水平,设计一种刮板输送式大棚有机肥排肥装置。方法 以苏南地区草莓种植大棚为例,依据大棚基本尺寸参数和草莓种植农艺要求,确定排肥装置设计的主要要求。结合散体力学理论对设计的排肥装置关键结构和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确定影响排肥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排肥轴转速和排肥器开度。搭建室内有机肥排肥试验平台,进行转速与排肥量单因素试验和两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 转速与排肥量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转速和开度范围内,不同开度条件下,转速和排肥量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整体的决定系数大于0.9857,排肥量可通过实时调节开度和转速实现调节。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范围内排肥量稳定性较好,排肥轴转速对于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影响大于排肥器开度。当排肥器开度为30.42 mm、排肥轴转速为51.5 r/min时,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结果最优,为1.8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相对误差不大于5%,变异系数相对误差均值仅为2.95%,符合要求。对比验证试验表明,常用的螺旋式有机肥排肥器的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值为6.12%,本文设计的刮板输送式有机肥排肥器有效提高了有机肥的排肥稳定性。结论 设计的刮板输送式排肥装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能够满足设施大棚内有机肥施肥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65.
粮食生产供应关乎国家安全稳定,针对目前粮食供应链存在的数据共享水平低、管控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粮食供应链数字孪生系统。以大米供应链为典型对象,首先设计涵盖收购、运输、加工、仓储、包装、销售的大米全供应链数字化模型,研究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各环节全要素标识编码和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实物对象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数字桥梁;提出包含物理层、网络层和孪生层的数字孪生体系架构,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流通共享基础,明确孪生体系架构的关键模型;并详细阐述设备、产线、物料等对象的全要素精准建模过程,构成集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行为模型和规则约束模型为一体的数字孪生模型;最后借助Unity3D软件以及C#编程技术搭建大米供应链数字孪生原型系统,实现对产线的三维可视化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供应链全要素数据充分共享基础上,通过三维展示、预测控制和智能决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米供应链智能化监管能力,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6.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967.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6~8 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11个灵芝菌株的栽培性状和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短段木熟料栽培法对11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结果表明:不同灵芝的栽培性状互有差异。其中8、新6、6、12、13具较好的栽培性状(产量高、子实体形状好、产孢量大)。此外,通过PAGE分析,并分别测定相关的酶谱相似度(T)和联合系数(S),结果发现:S1与其余各菌株间的差异最为明显。与其它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远;亲缘关系最近的是6新6、新6C1、13C3(T,S值最大,T=1,S=1,6、新6、C1三菌株酶带数量和位置一样,但酶活性存在区别);另外具有较好栽培性状的菌株(8、新6、6、12、13)其酶活性都较强,表现为酶带宽且色深。  相似文献   
969.
两种紫苏水溶性色素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日本红紫苏及本地紫青紫苏为材料,探讨了2种紫苏的水溶性色素物质的基本化学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等,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紫苏的水溶性色素物质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别,以紫苏色素对热、光等的稳定性及多酚类物质含量、色素含量、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紫青紫苏、多酚类物质和色素物质的含量与紫苏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明了多类物质在紫苏抗氧化活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0.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番茄等蔬菜叶、根和土壤样本 1 82份 ,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 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5 8株。其中拮抗细菌 5 4株 ,占 93 .1 % ,且多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拮抗真菌中木霉 (Trichoderma)和粘帚霉 (Gliocladium)各 1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 ,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 ,其中芽孢杆菌 Y2 - 1 1 - 1 菌株拮抗性最强且稳定。试验表明 :Y2 - 1 1 - 1 悬浮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室内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 69.9%和 78.2 % ;大棚内对果腐的防效 ,喷施 1次与 2次的分别为 61 .7%~ 72 .1 %和 76.6%~ 85 .3 % ,明显优于 5 0 %速克灵 (2 0 0 0倍稀释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