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72篇 |
免费 | 1601篇 |
国内免费 | 27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24篇 |
农学 | 1378篇 |
基础科学 | 1344篇 |
2825篇 | |
综合类 | 14084篇 |
农作物 | 2292篇 |
水产渔业 | 1507篇 |
畜牧兽医 | 4683篇 |
园艺 | 2143篇 |
植物保护 | 1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603篇 |
2022年 | 1351篇 |
2021年 | 1321篇 |
2020年 | 1193篇 |
2019年 | 1191篇 |
2018年 | 821篇 |
2017年 | 1326篇 |
2016年 | 849篇 |
2015年 | 1447篇 |
2014年 | 1431篇 |
2013年 | 1781篇 |
2012年 | 2586篇 |
2011年 | 2590篇 |
2010年 | 2477篇 |
2009年 | 2277篇 |
2008年 | 2269篇 |
2007年 | 2053篇 |
2006年 | 1580篇 |
2005年 | 1288篇 |
2004年 | 822篇 |
2003年 | 515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512篇 |
2000年 | 427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41.
西北干旱灌区紫花苜蓿高产田施肥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效应,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紫花苜蓿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蛋白总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钾>磷>氮,对建植3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磷>钾>氮,建植2与3年苜蓿交互效应均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钾>磷,对建植3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磷>钾。建植2年苜蓿氮磷肥互作效应明显优于氮钾、磷钾互作;建植3年苜蓿氮磷、氮钾交互对苜蓿蛋白总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磷钾交互。采用频度分析法,通过模拟寻优,得出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7522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56.27~67.51kg·hm^-2、磷77.69~90.48kg·hm^-2、钾76.43~87.1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9234.1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46.75~57.66kg·hm^-2、磷80.15~92.28kg·hm^-2、钾57.79~69.74kg·hm^-2;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115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6.35~77.48kg·hm^-2、磷79.34~92.87kg·hm^-2、钾73.68~85.38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656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8.44~79.50kg·hm^-2、磷72.74~85.96kg·hm^-2、钾50.68~61.61kg·hm^-2。 相似文献
142.
143.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长度均分别为393和582bp,其中大熊猫与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蛔虫COXⅠ和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5.0%和94.9%~95.5%;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5%。分子系统树(NJ/MP/ML)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而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的蛔虫应为蛔属(Ascaris)蛔虫。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了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4.
145.
细胞系是动物病毒分离培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现代商品化仔猪肾脏为原始材料,拟培育新的细胞系用于动物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相结合方法,分离纯化仔猪肾上皮细胞,并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和筛选。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得到一株可以连续传代的细胞株,命名为SDPK-D,且已在体外连续传代90代。SDPK-D细胞株F33和F83代倍增时间分别为40.9和32.7 h,细胞活率分别为97.55%和98.86%,8 h细胞贴壁率分别为91.67%和97.06%。在该细胞株接种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病料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本研究首次针对现代商品猪培育出一株可以在体外连续传代的细胞株,并对多种动物病毒敏感,为相关动物病毒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新的细胞系选择。 相似文献
146.
笔者在兽医临床上曾多次处理过鸡支原体病例 ,现就该病的诊断和防制介绍如下。1 流行特点各日龄鸡均可感染本病 ,以 1~ 2月龄雏鸡发生率较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寒冷季节、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的肉仔鸡最易发生。隐性带菌鸡、病鸡是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病鸡咳嗽、打喷嚏经呼吸道感染 ,或经饲料和引水感染。鸡支原体病是一种经卵传递的疾病 ,病鸡、带菌鸡所产蛋含支原体 ,用被其污染的种蛋孵化的鸡雏被感染 ,导致大多数鸡群带菌现象极普遍。鸡支原体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 ,如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大或温差比较大、料中缺乏… 相似文献
147.
将堆型艾美球虫(E.acervulina)3-1E基因克隆至pET-32a(+)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在37℃下,用终浓度为1.0mmol/L的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500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与特异性抗血清结合。在20℃条件下,以终浓度分别为2.0、1.0、0.5mmol/L的IPTG进行诱导.当IPTG终浓度为0.5mmol/L时,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8.
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忠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38(2):13-15
通过特克塞尔和陶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产羔率分别达到213.04%和210.90%,和对照组小尾寒羊的产羔率231.42%差异不显著;在哺乳期内,特寒兀和陶寒F1羔羊的的生长发育比小尾寒羊明显,胸宽、胸深和尻宽分别比小尾寒羊高19.95%、11.54%、19.29%、和11.73%、10.96%和13.2%(P<0.01),4~6月龄育肥期内,特寒F1和陶寒F1的净增重为11.77kg和11.71kg,分别比小尾寒羊的8.51kg提高了38.3%和37.6%(P<0.01),杂交优势明显.特寒F1和陶寒F1的胴体重为21.65kg和20.93kg,屠宰率达到为51.08%和50.81%,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5.57和5.3个百分点;产肉性能明显优于小尾寒羊;增收97.86元和87.78元;GP值13.11mm和12.97mm,按新西兰羊肉分级标准,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9.
本试验对由患慢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CVs)进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保守基因片段(nuc、nucA、16S rDNA) 多重PCR扩增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补偿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该菌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特异性基因nuc和nuc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 25923的抑菌圈大小明显不同;菌落形态主要表现为菌落细小、生长缓慢、溶血能力下降;凝固酶活性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补偿试验鉴定该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胸腺嘧啶依赖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胸腺嘧啶依赖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引起的奶牛慢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0.
本试验以2株乳酸菌(LJ2和LZ1)按不同剂量分别对小鼠连续灌服30 d,在10、20、30 d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G和IgA的含量。结果表明,灌服不同剂量的LJ2和LZ1菌液均能提高小鼠血清中IgG、IgA含量,且随灌服时间的不断增加,低、中剂量组有超过高剂量组的趋势。整体上看,灌服LZ1菌液对提高血清中IgG、IgA含量的效果优于LJ2菌液,其中LZ1的低剂量组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最好,中、高剂量组次之,最后是低剂量LJ2。 相似文献